2025年,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GB27999-2025《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新能源燃料行业迎来了重大变革。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到2030年,乘用车行业所有车型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达标要求为3.3L/100km。这一标准不仅对传统燃油车构成了巨大挑战,也促使新能源汽车纳入燃料消耗考核体系,推动整个行业加速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醇基燃料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从单车角度来看,2025版指标设定的3.3L/100km的燃料消耗量目标极为严格。这一标准相当于要求传统燃油车达到接近插电混合动力甚至增程式汽车的能耗水平。传统内燃机汽车为了达标,可能需要采用三缸、涡轮增压、闭缸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车身轻量化将按克计算,甚至空调压缩机也需改为电驱。然而,我国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的管理主要采用“单车限值+企业平均”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改善传统车油耗、导入新能源汽车、利用积分灵活机制等多种方式实现标准合规,而非单靠车型达标。车型目标值是基于各类车型预期占比及能耗表现综合提出的,并非仅针对传统车型设定。
新能源燃料行业影响分析指出2025版指标的最大变化之一,是将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OVC-HEV)和纯电动乘用车纳入燃料消耗量考核体系。对于OVC-HEV,采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确定车型燃料消耗量及电量消耗量型式认证值,并将电量消耗量换算为燃料消耗量。纯电动乘用车则根据《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确定能量消耗量型式认证值,并按照《电动汽车能耗折算方法》中的简单折算法换算成对应的汽油燃料消耗量。例如,一辆电耗为15kWh/100km的纯电动汽车,其当量燃料消耗量为1.74L/100km。这表明新能源燃料的考核方法更加科学和全面,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评价标准。
新标准的实施对汽车企业提出了双重挑战。一方面,企业在2026年面临的合规挑战将更加严苛,无法仅靠“堆新能源车”来轻松达标,而是必须在燃油经济性和电驱效率上双线作战。另一方面,新能源燃料的考核纳入,促使企业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目标,也为我国汽车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直接导致石油资源需求激增,202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超过5.64亿吨,对外依存度约73%,其中车用燃油消耗占社会表观汽柴油消耗超80%。持续加严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促进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不断提升,减少石油资源消耗,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尽管面临挑战,但新标准也为新能源燃料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推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重点提高发动机、增程器的热效率,电池容量可能会逐渐减小以实现减重,超快充技术将成为标配。对于主攻纯电动产品的企业,低风阻设计、SiC电驱系统、全域热管理将成为整车设计的重要考量。车企可能牺牲部分加速性能来换取更低电耗,电池管理系统将从“保安全”转向“抠能耗”,甚至通过OTA限制快充功率以优化WLTC循环数据。
五、总结
2025年新能源燃料行业的发展受到新政策的显著推动。新标准不仅提高了对传统燃油车的要求,也将新能源汽车纳入了燃料消耗考核体系。这不仅促使企业提升技术、优化产品,也为新能源燃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未来,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新能源燃料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目标以及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