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中国汽车智能化竞争进入关键阶段,以智能驾驶机器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成为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突破63%,其中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达59%,中高阶智驾系统(高速NOA、城区NOA)搭载率升至32%。在此背景下,地平线机器人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凭借1000万套智驾解决方案的累计出货量和近400项车型定点成绩,正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重塑市场格局。其上半年营收达15.67亿元、毛利率保持65.4%高位的表现,印证了"机器人+"战略在汽车产业中的爆发潜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智能化转型正推动智驾机器人产业快速扩容。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供应商,地平线通过"软硬件一体"的技术架构构建差异化优势:其征程6系列芯片支持从低阶到高阶辅助驾驶场景的灵活配置,上半年出货量达198万套,同比翻倍增长;平均售价提升至去年同期的1.7倍。值得注意的是,中高阶解决方案仅占总出货量49.5%,却贡献超八成收入,凸显技术附加值的显著溢价能力。
授权及服务业务与产品解决方案形成"双轮驱动"——上半年该板块收入达7.38亿元,占比近半壁江山。通过向车企提供灵活的智驾系统开发支持,地平线帮助客户将研发周期缩短、成本降低,在产业分工深化趋势中强化了"机器人技术+服务"的一站式竞争力。
资本市场对地平线的认可印证其战略前瞻性:年内股价涨幅超120%,市值突破千亿大关,并接连纳入富时全球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从短期看,智驾机器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正加速兑现业绩弹性——上半年15款车型量产落地,累计400项车型定点中包含超百款高速辅助驾驶及以上功能订单;其自主研发的高阶方案HSD(被誉为"中国版FSD")已获10余款车型定点,首款搭载该系统的星途E05即将投产。
中期维度,智驾机器人产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随着征程6系列出货量扩大及成本优化,产品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与博世、电装等国际Tier 1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将推动技术标准输出。长期来看,地平线在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并通过外资车企客户拓展打开增量空间,构建起"技术壁垒+生态协同"的双重护城河。
2025年作为智驾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地平线的表现折射出行业核心规律:只有兼具核心技术自主权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才能把握先机。其通过千万级量产验证积累的工程化经验,以及"开放生态+深度定制"的服务模式,在车企追求成本可控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诉求下形成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
从产业全局观察,中国智驾机器人企业正引领全球技术创新曲线——地平线等重点企业的崛起不仅重塑了供应链话语权,更通过标准化技术平台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随着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向城市道路场景延伸,以及智驾系统与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的融合深化,未来3-5年或将迎来产业爆发拐点。
在智能化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链条的进程中,地平线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驱动要素,通过产品创新、生态构建和全球化布局实现跨越式增长。其上半年业绩与战略进展表明:智驾领域正从"硬件军备竞赛"转向"软硬协同生态竞争",而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与规模化量产经验的企业将主导下一阶段产业格局的重塑。随着高阶功能落地加速和技术标准输出深化,中国智驾机器人企业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话语权提升已成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