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物流业在复杂环境中展现韧性,快递业务成为核心增长极。今年7月数据显示,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保持稳定扩张,其中电商与航空快递需求强劲,带动行业景气指数维持在50.5%的荣枯线上方。政策端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加速拓展,为市场注入长期信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截至当前统计周期(2025年7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显示,中部与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总量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电商快递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业务总量指数达69.3%,处于高景气区间。生鲜食品、时令果蔬等季节性商品的线上销售热潮,直接拉动航空物流需求增长,当月航空运输业业务总量指数升至52.8%。
在区域分布上,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快递干线运输保持回升态势,道路实载率与业务量环比持平;而中部受极端天气影响,新订单增速略有放缓。铁路运输领域依托迎峰度夏能源保供需求,煤炭运量较6月小幅增长,进一步支撑物流网络韧性。
7月份物流业新订单指数达到52.5%,连续五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分行业看,除仓储与水上运输外,其他领域(包括邮政快递)的新订单均保持增长态势。东部和西部地区作为主要消费市场,订单量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显示出区域经济活力差异缩小趋势。
伴随业务规模扩大,物流企业服务价格指数同步回升。在成本传导机制作用下,主营业务利润与资金周转效率均有改善:利润指数较上月上升0.1%,铁路、航空及快递领域资金周转率保持扩张(54.9%)。这一数据表明,在政策引导下,行业正通过规模效应优化盈利结构。
截至2025年7月底,年内新开通的137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中,亚洲与欧洲方向占比超80%,其中跨境电商、高端制造零部件和汽车配件等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激增。单月新增20条国际航线进一步织密货运网络,每周往返航班量较年初增加超过40%。
政策层面,物流基建投资连续五个月保持扩张态势,固定资产完成额指数达54.9%,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行业预期持续向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维持在55.6%高位,航空快递与跨境物流等新兴领域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尽管面临极端天气与季节性波动,中国物流体系展现出强大调节能力:通过智能调度优化运输路径,冷链技术保障生鲜配送时效,多式联运缓解局部交通压力。政策端在土地审批、税收优惠和绿色能源补贴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快递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制度保障。
来看,2025年快递市场在区域协同、国际网络拓展及技术创新驱动下保持稳健增长。政策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未来需重点关注气候适应能力提升与跨境物流标准化建设等关键环节,以巩固全球供应链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