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住宅工程品质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议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的《江苏省住宅工程品质提升行动方案》,以系统性治理思维推动住宅质量升级,为全国住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全省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但同期工程质量投诉量仍占民生领域问题总量的42%。在此背景下,该政策通过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住宅工程品质显著提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住宅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当前江苏省住宅建设呈现供需双轨特征:一方面城镇化率已达74.4%,新增住房需求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既有住宅中近三成建成于2000年前,存在设施老化等问题。根据方案设定的量化指标,至2027年底需实现工程质量缺陷投诉数量下降30%以上,新建住宅绿色建筑占比突破95%,智慧化配套设施覆盖率提升至80%。这一目标体系既回应了居民对"好房子"的核心诉求,也契合国家碳达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政策创新聚焦四大领域:首先在建设环节推行"质量保险+信用评价"双轨制,要求2025年起所有商品住宅项目必须投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其次建立建材溯源管理系统,实现钢筋、混凝土等关键材料全流程可追溯;三是优化验收标准体系,在传统结构安全指标基础上新增室内环境、隔声降噪等12项体验类强制性条款;四是强化后期维护机制,要求开发商设立专项维修基金并公示使用明细。这些措施将带动绿色建材、智能建造等领域投资增长,据测算相关产业链年均投资额有望突破800亿元。
在实施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三大矛盾:一是既有建筑改造成本(平均达1500元/㎡)与居民支付能力间的平衡;二是智慧家居设备标准化程度不足带来的兼容性风险;三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民生工程面临的产权纠纷问题。政策创新提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解决路径,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设立质量提升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省已安排3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示范项目推进,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超百亿元。
当前住宅工程建设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跃升的关键阶段。《方案》的实施不仅将优化江苏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更通过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随着2027年目标达成,高品质住宅将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同时为全国住房消费升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式。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好房子"的内涵将从物理空间延伸至全生命周期服务体验,推动居住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