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深圳宝安打造湾区AI硬件枢纽,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的背景下,终端设备智能化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预测,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正迎来“排浪式”增长机遇期,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仅AI手机、平板及电脑出货量就将同比增长20%,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增速或达99%。作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重镇的深圳,凭借其深厚的硬件制造底蕴与全产业链优势,在这一浪潮中占据先发地位。宝安区以制造业为根基,通过“AI+终端”战略推动产业布局及制造发展现状升级,2024年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增加值已达243.64亿元,同比增长8.4%,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市近五分之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硬件创新的关键枢纽。
人工智能技术的最终落地离不开实体制造载体。从消费电子到智能驾驶设备,终端智能化转型正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在深圳举办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上,300余家厂商集中展示了超千件AI终端产品及技术,涵盖手机、眼镜、大模型一体机等多领域,直观展现了“端侧入口”对产业变革的引领作用。
深圳通过《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实现全市AI终端产业规模8000亿元目标,并计划培育10家以上现象级龙头企业。宝安作为核心承载区,依托其“全国新型PCB产业第一区”地位,加速构建覆盖“云-管-端”的全链条制造能力。例如全球最大PCB生产商在2024年实现351.4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9.59%,凸显硬件创新对AI终端研发的支撑作用。
宝安制造产业的竞争力源于其全产业链协同效应。从电路板设计到精密组件生产,区内集聚了鹏鼎控股等龙头企业,实现“上午下单、下午取货”的柔性制造能力,为全球硬件企业提供高效打样服务。在消费电子领域,一批新型企业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品基因:某智能影像公司通过资本化运作加速市场扩张;另一家机器人供应商则以家庭场景为核心打造全球最大具身智能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创新主体多由年轻技术团队主导,在未满十年时间内完成从创业到上市的跨越。
数据显示,宝安区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505亿元,其中智能终端相关企业数量超过600家,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这种“制造+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形成“技术-产品-市场”良性循环。
大湾区丰富的产业门类为人工智能场景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宝安作为深圳工业大区,拥有5601家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市近四成,其深厚的制造业底蕴为其AI终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当前,该区正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重点推进“强链、延链”行动:一方面落实市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谋划建设AI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依托电商、物流等优势领域探索AI+服务新业态,并推动本土企业融入头部大模型生态体系。
总结
从电路板打样到全球供应链枢纽的构建,深圳宝安以制造业为根基,在人工智能终端赛道上实现了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双向赋能。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深化场景应用、培育创新生态,该区不仅巩固了其在全球硬件制造中的领先地位,更探索出一条“AI+实体制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市场需求加速爆发,预计到2026年,宝安将推动深圳实现1.5亿台以上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目标,为全球智能产业变革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