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基于SNEC展会最新行业动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6月,上海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及智慧能源大会(SNEC光伏展)吸引了来自95个国家的3600余家参展商,展位面积达40万平方米,国际参与度突破30%。这场全球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事不仅展现了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图谱,更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释放出明确信号:在产能过剩与需求升级并存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场景适配及光储一体化正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
据展会披露数据,本届SNEC吸引了超50万人次专业观众,覆盖从硅料到储能系统的全产业环节。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3600家参展企业中,30%来自海外,反映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伏制造基地的辐射效应持续增强。
技术路线竞争白热化:主流厂商在TOPCon、BC及异质结等技术路径上展开角逐。例如某头部企业推出的700W组件通过HIBC技术实现功率密度提升34W/㎡,打破“大尺寸=高功率”的行业惯性思维;另一展商则推出转换效率达25.11%的780W异质结组件,叠加负间距、多分片等技术降低系统成本。
场景化产品加速落地:针对高原、水域等复杂环境,厂商研发出抗水汽、耐高温的差异化组件,使光伏电站建设突破地理限制。数据显示,N型电池技术因低衰减率和高双面率特性,在高温地区可压缩系统初始投资成本达15%-20%。
展会焦点集中于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某企业宣布其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3%,较前纪录提升2.7个百分点;另一BC技术路线组件将实验室效率推高至26%,验证了N型电池在量产端的潜力。
数据透视行业拐点:当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降至0.15元/度时,其经济性将全面超越化石能源。参展企业通过AI优化供应链、液冷储能温控等技术组合,使光储系统的年放电量提升8%以上。例如某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缩短安装时间超80%,并节省21%土地资源。
随着光伏装机量突破500GW大关,其间歇性缺陷愈发凸显。专家测算显示,若储能配比不足15%,电网将难以承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本次展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光伏+储能”正从政策要求转向市场刚需。
尽管展会盛况空前,但产能过剩与技术同质化仍困扰产业:2025年全球硅料产能已超150万吨/年,而实际需求仅约90万吨。头部企业呼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协同创新”实现行业出清,并预计2026-2027年将迎来供需平衡拐点。
趋势预测:
1. 技术路线收敛:TOPCon、异质结等高效率技术将占据新增装机的65%以上;
2. 光储一体化率提升至30%+,推动系统成本下降30%;
3. 新兴市场爆发:东南亚、中东地区光伏需求增速将达40%,带动全球装机容量突破500GW/年。
总结:向“新”突围的必然路径
2025年的SNEC展会揭示了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关键转折点。通过技术创新破除内卷、以光储协同解决消纳难题、借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已成为行业共识。当全产业链效率提升与应用场景深化形成共振,光伏将加速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柱——这不仅是数据趋势的必然演进,更是人类迈向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里程碑。(2025年6月1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