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7日
近年来,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推动交通工具技术持续突破。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模块之一的滑板底盘,因其高度集成化特性成为行业研发焦点。近期公开的一项专利显示,某智能技术企业通过结构创新解决了电驱动组件安装复杂性这一关键痛点,为行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传统滑板底盘在设计中常面临电驱动系统布局受限的挑战。由于横梁与纵梁的交错分布,导致核心动力模块拆装需频繁调整结构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增加了售后维护难度。数据显示,现有方案平均需要3-5个步骤才能完成组件更换,且对操作空间要求较高。
该专利提出"分段式纵梁+无阻挡区域"的架构模式:主车架包含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沿车宽方向平行设置,并通过多根间隔横梁连接。关键突破在于将电驱动组件集中安装于前段或后段的单层梁结构区间,使该区域垂直方向完全避开横梁遮挡。这种模块化布局既保证了底盘整体刚性需求,又为动力系统预留了独立工作空间。
通过移除电驱动组件周边的横向支撑,新设计可实现"一键式"快速安装与拆卸。实测表明,该方案使装配时间缩短60%以上,同时降低30%人力成本投入。这种设计理念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显著改善了后期维护体验——维修人员无需分解多个部件即可直接接触核心组件。
该技术突破对滑板底盘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当电驱动系统与底盘架构实现更紧密的协同设计后,整车开发周期有望进一步压缩。未来随着模块化设计理念普及,不同车型间的动力系统复用性将大幅提高,推动电动汽车制造成本持续下降。
总结:这项专利通过结构创新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滑板底盘发展的核心矛盾,在保持底盘承载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电驱动系统的可维护性。其设计思路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技术参考方案,更预示着交通工具向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的趋势。随着该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或将引发电动车辆生产模式的新一轮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