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人工智能领域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聚焦行业前沿趋势与企业创新实践。在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参会企业围绕算力支撑、大模型研发及场景落地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展现资本市场赋能AI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本文从政策驱动、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三个维度,解析人工智能赛道上市公司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智变浪潮中构筑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战略性力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叠加国家发改委5月20日释放的市场应用拓展信号,政策红利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深交所数据显示,其服务的上市公司中已有超百家在算力基建、算法模型及行业应用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行业面临结构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协创数据负责人指出,2025年4月大模型参数规模已达2万亿级别,但国内高端智算中心稀缺导致算力缺口显著。对此,企业正通过布局万卡级集群、优化算法效率等方式突破瓶颈,例如某头部企业拟建设覆盖多区域的智能算力云服务网络,以满足指数级增长的训练需求。
技术迭代速度与应用场景深度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广联达等公司通过“双轮驱动”策略,在业务场景中实现人工智能价值最大化:一方面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与AI算法融合,提升项目级管理效能;另一方面构建跨岗位协同的智能决策系统,推动企业级数据资产转化。
在技术落地层面,神州泰岳负责人强调对行业需求的精准把握同样关键。“物联网+AI”赛道竞争激烈,企业需在保持研发投入强度的同时,强化与医疗、制造等垂直领域头部企业的联合创新。数据显示,某上市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年均增长28%,其中70%投向大模型训练与边缘计算技术攻关。
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正推动AI企业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投资者回报”的良性循环。锐明技术等上市公司通过持续现金分红(上市以来累计派现超承诺值),为股东提供稳定收益;同时,借助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开展业绩说明会,2024年已收集投资者提问超5万条,推动形成透明高效的沟通生态。
从更宏观视角看,AI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某智能医疗企业将3%营收投入伦理研究,探索算法偏见治理;工业领域头部公司则通过开放算力接口,助力中小微企业降低智能化转型门槛。
总结展望
本次说明会释放出清晰信号:深交所正以制度创新激活AI产业发展潜能。随着政策工具包持续完善、技术攻关加速突破及资本市场生态优化,人工智能将从“实验室突破”转向“全场景赋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企业需在算力基建、场景深耕与价值共享三方面协同发力,在智变浪潮中实现自身成长与产业跃迁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