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浙江省电力系统迎来新的保障力量。近日,位于金华地区的潘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入运营,这一战略性基础设施不仅为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更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和配套新能源项目的协同推进,在绿色能源转型中释放出显著效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总投资达5.2亿元的潘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近日完成建设并正式投运。该电站配置200万千伏安变电容量,通过4回500千伏线路与兰江、双龙变电站形成环网结构,为浙福特高压电力馈入浙中电网提供了关键通道。这一工程的建成有效强化了浙江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工程建设采用了国家电网公司模块化建设2.0版技术清单中的14项创新成果,以“主要设备集成化、二次系统智能化、预制装配高效化、绿色环保标准化”为核心理念。通过标准化设计与工厂化加工,工程实现了装配式防火墙、围墙等构件的规模化生产,并采用预制光缆、电缆及高效节能变压器等定制化设备。站内8个单体建筑均应用“装配式钢框架+成品墙板围护体系”,结合机械化施工与标准化建造流程,较传统模式缩短工期近4个月。
与潘村电站同步推进的源东6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即将竣工。该光伏项目通过220千伏线路接入潘村变电站后,预计年供电量可达7.2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3.48吨(注:原文数据)。这一“新能源+储能”模式的落地,不仅为金华地区提供了清洁电力保障,还通过农光互补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升了土地资源综合效益。
潘村输变电工程作为浙中电网的重要枢纽节点,其投运标志着区域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它有效缓解了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的供电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为新能源项目提供并网消纳通道,加速推动金华地区能源结构调整。这一项目的成功实践,验证了模块化建造技术在提升工程效率、降低施工风险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综上所述,潘村500千伏智能电站的建成投运,既是浙江电网应对夏季负荷高峰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其通过技术创新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模式创新,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