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综述】自2022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宝山区某居民楼的加装电梯历经代建公司经营危机、维保服务中断等多重考验。在政府介入协调后,漏水修复方案虽已制定,但半年过去工程仍未启动,暴露出补贴资金拨付滞后与责任主体缺位两大核心矛盾,折射出既有政策执行中的衔接漏洞。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2年8月投入使用的某小区14号楼电梯,本应享受三年质保服务至2025年8月。然而代建公司因经营困难突然撤场,导致电梯故障频发且维保中断。去年媒体报道后,在政府协调下制定了4万元维修方案,但半年过去工程仍未启动。居民反映当前虽能正常运行,但轿厢内、连廊顶部的漏水问题始终未解,存在暴雨季二次故障风险。
据属地管理部门透露,该楼加梯总补贴36万元中已有28万元支付给原代建方。剩余区级补贴8万元本可用于启动维修,但因财政流程延迟导致款项滞留。居民方面表示不愿先行垫资,形成"等米下锅"的僵局。工作人员称相关手续已完成审批,仍在等待区级拨款。
自代建公司被列入行业黑名单后,该电梯已逾半年未进行常规维护。按照行业规范,电梯应每15天开展一次维保作业,当前处于事实上的监管空白状态。管理部门承认特殊情况的存在,并计划在质保期结束前(距今约3个月)引入第三方维保企业及保险托管方案。
目前属地部门正持续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补贴拨付事宜,同时探索其他资金筹措渠道。居民代表建议建立应急维修基金机制,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业内人士指出,加装电梯后续管理需完善代建方退出机制,强化政府监督责任。
【总结】这起典型案例反映出既有政策在执行链条上的衔接疏漏,尤其是财政拨付时效性与紧急维修需求间的矛盾亟待解决。随着全市加梯项目数量激增,如何构建更高效的资金监管体系、建立维保服务兜底机制,将成为破解"悬空老人"出行难题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时间节点距离电梯质保期结束仅剩三个月,相关各方需加快协调步伐,方能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