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2日,随着夏季汛期临近,北京市再次启动城市防汛应急体系建设。通过强化设备更新、优化管网管理及完善基础设施改造等多维度措施,本市排水系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为应对极端天气筑牢安全屏障。数据显示,全市抽升总能力已突破22.9万立方米/小时,较往年提升14%,同时完成超百万公里管线养护和重点积水点改造工程,形成覆盖全场景的防汛保障网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城市排水系统今年迎来关键性技术突破。通过更新75台套抢险单元及102辆专业车辆,新增水泵接力装置等核心设备,全市总抽升能力从20.1万立方米/小时提升至22.9万立方米/小时。其中,中型抢险单元将原有4台低效水泵替换为两台600立方米/小时大功率泵组,单次排水效率实现翻倍增长。同时,3600型高扬程排水抢险单元、声呐检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显著增强了深基坑、长隧道等复杂场景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开展的防汛大比武中,履带式布管机器人、管网清洗车等新型装备集中亮相。这些设备通过智能串联技术,可实现多台水泵直接对接排水,避免传统中继蓄水池搭建流程,大幅缩短地下车库、地铁站等密闭空间的应急响应时间。针对暴雨后泥浆清理难题,集团新增专用抢险泵车和无损开挖装备,形成"吸污-清洗-管网修复"一体化解决方案。
城市积水点综合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惠桥、望和桥等关键节点已完成主体改造,剩余泵站及管网项目正加速推进。高碑店一体化处置装置的启用使混合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518万立方米,雨前通过管网抽升可腾出约50万立方米应急容量。截至当前,中心城区全部雨水、合流管线完成养护,累计疏通1623公里排水通道,清理污泥达1.3万立方米。
依托"三级单元联动体系",北京构建起分级响应的立体防控网络。32组大型防汛单元负责主干管网调度,46组中型单元重点盯防下凹式立交桥等高风险点位,147组小型单元开展网格化巡查。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控全市29.4万处雨水箅子状态,并完成全部排河口清淤作业,确保排水系统全流程畅通。
此次防汛能力建设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升级上,更通过智能化运维、场景化预案编制等软实力提升实现综合防护能力跃迁。随着极端天气应对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装备持续优化,北京正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内涝防治范式,为超大城市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