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案件进展与现状概述
近期,上海、杭州两地警方对某大型投资集团展开刑事侦查,确认其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正式立案。该企业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办公场所已全面封闭,内部设施清空,大量老年投资者聚集报案现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7日,杭州警方已对在杭分支机构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设立专项接待点协助投资人登记材料,案件涉及全国多地康养旅居和租赁项目。
两地警方的联合行动显示,该集团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侦查,主要负责人已被刑事拘留。杭州处置专班通告指出,上海虹口分局于近日率先介入调查,随后杭州市西湖区分局对本地分支机构同步展开行动。报案材料要求包括投资合同、银行流水及收据等关键凭证,目前接待点仍持续接收投资人登记,现场以老年群体为主。
该集团以“候鸟式旅居”为核心业务,宣称通过国内外70余个康养基地构建闭环生态,并主打“低投入、高回报”房产托管项目。其子公司曾披露的财报显示,会员需一次性支付数年费用即可享受低价服务,而核心盈利模式依赖基地租赁与客户付费差额。此外,该集团推广的房产项目承诺年化6%-8%租金回报,结合托管分成机制吸引投资者,部分广告资料强调“度假+收益”的旅居新模式,但实际运营中暴露出资金链断裂风险。
案件线索最早源于旗下租赁平台的兑付危机。公开信息显示,该集团旗下子公司运营的电子设备转租业务曾承诺年化9.9%-12%收益,但2025年初有投资人反映合同到期后无法提现。这一资金链问题迅速波及集团其他板块,导致大量老年投资者陷入本金难以收回的局面。
该企业曾通过资本运作快速扩张业务版图,包括旅居、房地产、大健康等领域,并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后转向港股及美股市场寻求上市。2024年底提交的纳斯达克IPO申请文件显示其试图整合康养与矿业资源,但同期财报数据揭示经营困境——自2020年起净利润持续下滑并出现亏损。
本案反映出非法集资活动对老年群体的针对性特征。据现场投资人反馈,企业通过社区宣传和熟人推荐扩大客群,利用“健康享老”概念掩盖资金池运作本质。警方提醒,此类项目常以短期高回报吸引投资,但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最终导致系统性崩盘。
总结与反思
山屿海集团案件揭示了非法集资的典型特征:通过多元化业务包装掩盖资金缺口,利用康养、房地产等刚需领域诱导投资者参与,并依赖新客资金填补旧债窟窿。此类风险需多方合力防控——监管机构应强化对高息项目的审查力度,而投资者则需警惕“零风险高收益”陷阱,审慎核实企业资质与项目真实性。当前案件进展表明,追赃挽损仍是核心焦点,后续调查或将进一步揭示资金流向与责任划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