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0日
近期,华为智能眼镜新品未如期亮相引发行业关注。尽管如此,全球AI眼镜市场仍在持续升温,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国内厂商如Rokid斩获25万台订单,行业预计增速将突破135%。随着技术迭代与价格下探,AI眼镜正从概念走向大众应用,相关供应链企业迎来关键发展机遇。
近期多家厂商动作频繁:杭州Rokid宣布其智能眼镜产品获得超25万台订单,并锁定数亿元供应量;Meta Ray-Ban AI眼镜用户增长至4倍,计划引入实时AI交互功能;谷歌在I/O大会前夕暗示将展示搭载Gemini的AI眼镜原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销量已达234万台,预计2025年突破550万台。
苹果、亚马逊等企业亦加速入局,推动行业竞争升级。专家指出,光学显示技术(如碳化硅光波导)、交互方式创新(眼动追踪、手势识别)以及续航能力提升成为核心突破方向。例如,某品牌已实现30分钟快充支持24小时使用,显著改善用户体验。
当前主流AI眼镜售价集中在2000元至5000元区间,但技术成熟与规模化生产正推动成本降低。行业预测两年内有望降至千元级别,进一步刺激消费市场。
细分场景需求持续释放:职场效率工具、医疗健康监测等功能备受关注。数据显示,核心用户仍以20-35岁男性为主,但女性占比稳步提升(如某品牌达14%)。户外运动、教育等垂直领域同样呈现增长潜力,为产品差异化竞争提供空间。
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突破:显示面板、电池能量密度、传感器技术等领域表现突出。例如,本土厂商在Micro OLED与光波导方案上实现创新,部分企业已具备替代进口中低端产品的实力。
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关键竞争点。手机厂商凭借现有生态(如操作系统适配、芯片自研)占据优势,但AR厂商若能深化合作(如安卓XR生态共建),仍有机会实现差异化发展。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则为国产技术提供落地场景支撑。
总结:AI眼镜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拐点
尽管华为新品发布生变,全球AI眼镜市场热度不减,技术创新与价格下探正推动行业加速成熟。从显示技术突破到供应链本土化,再到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拓展,这一赛道已进入爆发前夜。随着5G、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完善,未来两年或将见证AI眼镜从“尝鲜品”向大众消费品的跨越,而中国企业在关键环节积累的优势,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