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3日早盘,A股光伏产业链迎来显著波动,硅料环节成为市场焦点。大全能源股价飙升近18%,通威股份封死涨停板,行业龙头集体走强的背后,暗含着硅料产能整合的深层动向。据产业人士透露,头部企业正通过会议机制推动减产与并购重组,意图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硅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光伏硅料板块的突然爆发,源于市场对行业整合传闻的高度关注。当前,硅料环节呈现"6+N"格局,通威股份(82万吨)、协鑫科技(48万吨)等六家头部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合计产能达236万吨,占全行业总规模超75%。剩余N家中小企业虽数量众多,但市场份额有限。业内人士指出,头部厂商正通过月度闭门会议商讨减产计划,并酝酿以收购方式整合尾部产能,此举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产业内核解决方案分为两步推进:首先由通威等最头部企业主动大幅减产,快速消化当前累积库存;其次通过战略性并购实现行业集中度提升。知情人士透露,整合所需资金将引入金融资本参与,未来盈利增长将成为退出机制的核心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在236万吨总产能中,仅六家头部企业就已覆盖绝大多数有效供给,这为后续整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青海利豪、合盛硅业等N类企业虽拥有一定生产规模(如青海南玻约2万吨),但在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上明显落后于头部阵营。随着通威股份等主导的并购计划推进,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数据显示,当前硅料环节CR6已超75%,若整合顺利实施,行业集中度有望突破90%,形成更稳定的供需关系。
产能去化将直接影响全球光伏产业链定价体系。2023年多晶硅均价较去年高位回落近40%,头部企业主动收缩供给可有效缓解价格下行压力。但整合进程可能面临中小企业估值分歧及融资渠道限制等挑战,需通过市场化手段平衡各方利益。分析认为,此举若成功实施,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还将强化中国在全球光伏供应链的话语权。
总结展望
此次硅料板块的集体异动,实质是行业洗牌前奏的市场反应。头部企业正以减产为切入点,逐步推进产能整合战略,试图通过并购重组重塑竞争版图。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这场自上而下的供给侧改革将加速光伏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最终推动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随着具体方案落地,硅料环节或将进入集中度持续攀升的新阶段,为下游组件厂商创造更稳定的原料供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