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贵州省持续推进林木种质资源库体系建设,为优质树种种源培育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支撑。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贵州省黔东南州新增一处重要基地,标志着该省林草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林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黔东南州西南药用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成功通过评审,成为贵州第六个国家级资源库。该库依托当地苗侗医药传统优势,重点开展民族药用木本植物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其核心任务包括建立系统化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推动特色药材良种选育,并为中医药产业提供稳定优质种源保障。这一成果不仅丰富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更为民族医药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贵州省已建成各类林草种质资源库17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1处,累计收集保存竹类、闽楠、榉木等珍贵树种及山桐子、油茶等经济作物种质资源5000余份。通过科学分类管理,现已形成三大特色保护方向:以楠木、榉木为代表的珍贵乡土树种库;涵盖刺梨、花椒等的特色经济产业树种群;以及杜仲、十大功劳为主的民族药用树种体系。这种多元化布局有效提升了林草资源的抗风险能力与综合利用率。
根据《贵州省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实施方案(20232026年)》,未来三年将重点推进资源库扩增工程。计划通过加强野外调查与科学采集,新增保存林木种质资源2500份以上,并建立完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的技术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强化现有资源库的数字化管理、推动濒危物种迁地保护、促进优质种源向产业应用转化等。这些举措将为良种选育和生态修复提供更丰富的基因资源。
结语:
从新增国家级药用植物资源库到构建多层次保护网络,贵州省正系统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深度融合。通过持续完善"收集保存研究推广"全链条体系,该省不仅守护着珍贵生物遗传多样性,更为林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战略资源。随着未来三年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贵州将在中医药产业振兴、生态屏障构建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贡献创新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