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钻石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作为天然钻石市场的绝对主导者,De Beers集团近日宣布终止其实验室培育钻石业务Lightbox的运营,标志着这家掌控全球三成钻石供应的企业正式退出人造钻石领域。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合成钻石技术革新带来的行业震荡与价值重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钻石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18年De Beers推出Lightbox品牌时曾引发行业震动,以每克拉800美元的激进定价策略直接冲击人造钻石市场。该品牌将当时市价四分之一的价格门槛作为战术武器,在三年间推动合成钻石批发价格暴跌超60%。然而随着技术突破带来的产能井喷,当前1克拉合成钻石裸石批发价已跌破200美元,较Lightbox零售价低40%,形成严重的价格倒挂困境。
全球实验室培育钻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合成钻石产量同比增长26%,其中超过半数(56%)由中国企业贡献。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持续挤压利润空间,迫使De Beers重新评估其人造钻石业务的可持续性。天然钻石与实验室培育产品间的价差扩大,凸显出两者在市场定位上的根本差异。
合成钻石产能扩张不仅改变价格体系,更重塑行业认知框架。当实验室产品价格持续探底时,天然钻石的价值叙事愈发被强化。De Beers的决策表明其坚定维护"稀有性即价值"的核心理念,选择将战略重心完全回归地质形成数亿年的珍稀宝石领域。这种分化策略在当前全球毛坯钻石价格较2022年峰值下跌23%的市场环境下更具现实意义。
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已启动资产结构调整计划,De Beers被列入潜在剥离名单。终止Lightbox运营可使企业架构更加清晰,提升标的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此举既是对合成钻石产业竞争态势的理性回应,也为未来可能的战略投资者呈现更专注的核心业务图谱。
这场战略调整标志着钻石产业进入新分水岭。实验室培育技术推动的价格革命与天然钻石的价值坚守形成鲜明对比,行业正在经历从产品形态到市场定位的根本性分化。随着中国等新兴产区持续扩大产能优势,合成钻石的工业属性将愈发显著;而传统开采巨头则通过强化稀缺性叙事,在珠宝领域守护着"永恒承诺"的品牌价值。这场变革不仅重塑企业竞争格局,更重新定义了人类对钻石这一古老宝石的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