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聚合物 资讯详情
通州玉带河畔的“生态气盾“: 海绵城市建设的新范式
 海绵 2025-05-15 06:44:24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北京市通州区在推进海绵城市工程中创新采用全封闭气膜技术,在玉带河大桥东侧施工现场打造了国内首例覆盖施工全周期的大跨度气膜设施。这一突破性实践不仅解决了传统施工中的环保难题,更通过智能建造技术为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一、全封闭气膜筑起生态屏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海绵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通州居民核心生活圈内,一个长165米、宽80米、高37米的巨型白色气膜矗立在玉带河畔。这座展开面积达21000平方米的"透明堡垒"将整个海绵城市施工现场包裹其中,成为北京市首个实现施工全周期封闭管理的工程设施。通过内外压差支撑和斜向钢缆固定技术,该气膜成功隔离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90%以上粉尘,并使噪声污染降低71%,为周边18000余名居民创造了安静的生活环境。

  二、创新技术突破施工难题

  气膜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经过三层特殊涂装处理,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备自洁功能。这种新型膜材配合智能监测系统,可抵御暴雨、强风等极端天气对施工现场的影响。项目团队首创将斜向网状钢缆固定技术应用于气膜结构,使这座最大净高差达60米的建筑无需任何支撑柱即可自主成形。从基坑开挖到主体建设的所有工序均在密闭空间内完成,创造了国内复杂工况下气膜应用的新纪录。

  三、智能保温确保四季施工不间断

  在冬季施工中,气膜通过类似温室大棚的原理形成温度缓冲层。这种设计使施工现场始终保持适宜作业环境,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施工受限难题。数据显示,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保障了工人健康安全,更让工程进度在寒冷季节保持稳定推进,为后续机电装修和联调联试奠定了基础。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里程碑

  经过近一年运行,玉带河大街"调蓄池+泵站"主体结构已全面完成。这座兼具环保与智能特征的气膜设施,将作为海绵城市工程的核心样本载入北京建设史册。其创新应用不仅解决了施工扰民难题,更通过绿色技术实践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新思路。随着项目进入机电装修阶段,这项融合生态治理与智慧建造的技术方案将持续释放环境效益,成为副中心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支撑。

  这个白色气膜构筑的"透明工地",既守护了居民的生活安宁,又推动着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环保施工与工程进度双赢,这种模式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范式。当调蓄池与泵站正式投用时,这座曾引人注目的气膜建筑将完成历史使命,但其开创的技术路径将继续引领城市生态治理的新方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海绵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