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塑料使用量持续攀升,传统不可降解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尽管生物可降解材料被视为重要替代方案,但其规模化生产仍面临原料供应、成本控制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科研团队在废弃塑料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关键进展,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塑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数据显示,我国对聚乙醇酸(PGA)这一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未来将达百万吨级规模。然而,现有主流工艺存在显著缺陷:其核心原料乙醇酸的合成依赖高毒性前驱体,不仅生产过程伴随安全隐患,更因难以规模化而制约行业发展。传统路线的安全风险与成本瓶颈亟需突破性技术革新。
研究团队创新采用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原料,通过电合成策略实现了乙醇酸的克级制备。该工艺成功攻克两大核心难题:一是提升乙二醇向乙醇酸的时空产率;二是降低乙醇酸晶体分离提纯成本。这一技术路径不仅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价值中间体,更构建了从PET到PGA的完整资源化链条。
基于电催化重整路线测算,所制备PGA的成本已降至约1240.12美元/吨,与通用聚烯烃塑料成本区间高度接近。这一突破性进展表明:通过废弃塑料的高值转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在经济可行性上已具备坚实基础。技术路线优化与规模化生产将进一步释放其环保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总结来看,这项创新成果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通过电催化重整技术将废弃PET转化为PGA核心原料,既解决了传统工艺的安全隐患与成本问题,又为塑料污染治理开辟了新路径。随着该技术逐步落地应用,有望加速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进程,在减少"白色污染"的同时推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