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阶段,陕西省神木市以工业固废综合处置利用为核心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将"工业废料"转化为生态资源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煤矸石井下充填、电石渣制脱硫剂等全链条循环体系,这座传统能源大市正加速突破资源依赖瓶颈,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工业废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面对年均100万吨以上的煤矸石排放量,神木创新应用智能化充填技术,在煤矿井下构建起固废处置闭环。通过"破碎制浆泵送充填"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成功将开采产生的煤矸石转化为治理采空区沉陷的填充材料。这套全国最大的智能化矸石充填系统年处理能力达200万吨,不仅彻底解决外运难题,每年还可节约处置成本5000万元。技术突破中定向斜孔成孔模式的应用,有效保障了长距离管输稳定性,为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针对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产生的高含水率电石渣难题,神木通过"部分煅烧+滚动消化碾磨"工艺实现资源转化。某环保科技企业将湿电石渣转化为氢氧化钙含量达85%的脱硫剂产品,年处理能力覆盖35万吨固废原料,年产24万吨高效脱硫剂满足周边20余家企业的环保需求。这种技术路径不仅避免了传统填埋带来的环境风险,更构建起"固废建材环保服务"的循环经济链条,在降低企业治污成本的同时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升级。
神木通过制度创新与工程实践双轮驱动,系统性推进固废治理体系建设。制定《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等规范文件,将工业废料应用于废弃矿坑修复、采空区综合治理等领域。建成国内首个"无废街区"及系列示范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固废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根据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15个煤基固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落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6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神木的实践表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线性经济模式。通过建立"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循环利用末端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工业废料在生态修复、建材生产等多领域实现高值转化。这种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固废综合处置模式,既解决了环境压力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在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转型的同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神木正加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收官冲刺,通过深化固废信息化监管、拓展循环经济应用场景等举措,持续放大示范效应。这种将工业废料转化为生态资源的创新实践,不仅重塑着矿区生态环境面貌,更树立起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标杆典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神木经验为同类地区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