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工程机械 资讯详情
山东强化机械化技术保障 筑牢粮食丰产丰收根基
 机械 2025-05-14 09:50:1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三夏”大忙临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积极部署机械化技术保障措施,聚焦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收种关键环节,以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提供坚实基础。通过细化各作物生产流程的技术规范,统筹协调农机资源调配与作业指导,山东正全力构建“三夏”生产的高效机械化支撑体系。

  一、精准把握小麦机械化收获关键期,保障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技术指导意见,冬小麦机收应优先选择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可实现最高单产和最优粮食品质。若需抢种下茬作物或应对易落粒品种、穗上发芽等特殊情况,可适当提前收获时间。针对“烂场雨”等突发天气,要求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并提前部署,必要时通过夜间作业抢收保粮,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推荐使用全喂入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并配置茎秆切碎抛洒装置,为后续玉米、大豆贴茬直播创造良好条件。

  二、推广高性能播种装备与智能技术,提升夏玉米种植标准化水平

  夏玉米播种需优先选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种肥同播设备及单体独立仿形机械,配套高精度北斗导航和播种监测系统,实现精准作业。针对不同田间条件灵活调整机型:若小麦秸秆粉碎质量不佳,可采用苗带清茬(或灭茬)功能播种机;在土层板结或需施用大量底肥的地块,则推荐深松多层施肥玉米精量播种机。通过装备升级与技术集成,进一步提高播种效率和出苗均匀性。

  三、强化夏大豆机械化播种适配性,科学应变应对多样化田间条件

  夏大豆生产以免耕覆秸精量播种为主推模式,要求一次性完成播种、侧深施肥、封闭除草及秸秆覆盖等复合作业。当麦收后土壤含水量达18%或遇10毫米以上降雨时,须抓住墒情窗口期抢播;若墒情不足,则可采取造墒播种或播后喷灌补墒措施。在具备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区域,“干播湿出”技术被列为优选方案,兼顾节水与增产目标。

  四、统筹资源调度与应急保障,构建“三夏”生产协同机制

  为应对极端天气等突发状况,山东省要求各地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建立跨区作业信息平台和应急抢收队伍。同时强化技术培训与装备维护指导,确保机具高效运转率。通过多维度措施衔接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形成“机械强农、科技赋能”的粮食生产新格局。

  结语:

  山东省以机械化为核心抓手,在小麦适时收获、玉米精准播种和大豆适墒种植等关键节点持续发力,通过装备升级与技术优化有效破解传统耕作难题。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更为全国“三夏”生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参考。未来,随着智能化农机与绿色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机械强农”战略将持续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机械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