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在钢铁产业链核心原料铁矿砂量价齐跌的同时,能源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农产品进口规模收缩,而机电产品则逆势增长。这一系列数据折射出国内产业结构转型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铁矿砂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前4个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砂3.88亿吨,同比下降5.5%,进口均价每吨710.4元,同比下跌17.8%。这一数据表明国内钢铁企业正通过优化原料结构和产能控制应对市场变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虽减少3.9%,但价格逆势上涨8.5%,反映制造业对高附加值金属材料的刚性需求。
原油进口保持1.83亿吨规模,微增0.5%的同时每吨均价下跌8%至3936.7元;天然气进口量下降9.2%但单价仅小幅回落6.1%,显示我国在保障能源安全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平衡。煤炭进口量减少5.3%至1.53亿吨,价格跌幅达22.2%,或受国际煤价下行及国内新能源替代加速影响。
大豆进口量同比骤减14.6%至2319万吨,每吨均价下跌15%;成品油进口降幅扩大至25.6%,仅价格上涨1.6%。初级形状塑料进口量微降1.1%,价格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折射出工业生产端的谨慎采购策略和替代材料研发进展。
在大宗商品普遍承压背景下,前4个月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2.23万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关键数据表明高端装备、电子元件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综合来看,我国进口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传统大宗原材料需求放缓与价格下行压力并存,而机电产品进口的逆势增长印证了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这种分化态势既反映了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也凸显出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中稳定供应链、提升技术附加值的重要性。未来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仍需密切关注国际能源格局演变和国内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