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机”)因连续五年财报造假被监管机构处罚,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与维权浪潮。监管部门认定其存在系统性财务违规行为,并对其处以40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同步受罚。该事件涉及虚假记载、会计处理不当等多重问题,导致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目前符合条件的股民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赔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机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根据浙江证监局2024年2月5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方正电机被查实在2019年至2023年间连续五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个别年度虚增或虚减金额占比较大。具体违规行为包括:
对“三包费”的会计估计不合理;
不恰当地扩大上海海能商誉相关资产组范围。
监管部门在处罚中综合考虑了公司主动更正错误及配合调查的态度,最终对方正电机处以400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和罚款。此次处罚的落地标志着案件进入司法追责新阶段。
根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方正电机因虚假陈述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符合以下条件的投资者可主张权利:
时间范围:在2019年4月29日至2023年6月26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
损失认定:于2023年6月27日及之后卖出或持有,且存在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尚未到期,投资者仍可加入维权队伍。律师提示,索赔金额与后期股价波动无关,仅依据违规期间的实际交易记录计算。
本案已进入司法实践阶段,专业机构正协助受损股民通过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核心争议点聚焦于:
1. 因果关系认定:需证明投资者损失与方正电机虚假陈述行为直接相关;
2. 赔偿金额计算:依据基准日股价差额及投资比例综合评估。
法律专家指出,此类案件胜诉概率较高,关键在于及时收集交易记录、公告文件等证据材料,并通过正规渠道提交索赔申请。
方正电机财务造假案凸显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肃性。监管部门近年持续加大稽查力度,对违规行为“零容忍”,而投资者亦需增强风险意识,关注企业财报真实性。未来,随着法律制度完善和维权渠道畅通,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将得到更有效保障。
总结
方正电机财务造假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漏洞,也推动了投资者保护机制的进一步深化。符合条件的股民应抓住诉讼时效窗口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此案警示市场参与者需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则,同时也为后续类似案件提供了法律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