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持续加码对外贸出口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近日在京召开的赋能对接会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电商平台共同发力,通过政策引导、渠道拓展与金融服务创新,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仅电商平台已帮助超万家外贸企业触达新市场,金融支持规模突破千亿级,政策效应正加速显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外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为推动外贸优品对接国内市场,商务部构建了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支持体系。在线上渠道方面,指导15家重点电商平台设立专属专区,并提供全托管式运营服务;线下则通过"四进工程"(商场超市、步行街商圈、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展会)扩大实体销售网络。财政层面,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将定向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同时简化认证流程提升效率。这些举措旨在降低渠道转换成本,助力外贸企业快速打通内需市场。
通过深化国际认证认可合作机制,我国已加入21个相关国际组织并签署150余项双边协议。针对"出口转内销"需求,监管部门创新推出检测结果采信制度,实现国内外认证无缝衔接。据测算,该措施可使企业认证时间缩短30%以上,预计每年为行业节约超百亿元合规成本。标准化建设的持续优化,正成为外贸产品品质背书的关键支撑。
在货币政策端,央行通过适度宽松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改革。金融机构方面,工商银行等机构创新推出"出口转内销专项贷",提供从融资支持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服务。数据显示,此类定向金融产品已覆盖超千家重点外贸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规模突破1200亿元,有效缓解了转型期的资金周转难题。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头部平台正通过流量赋能与生态共建释放市场潜力。京东承诺未来一年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外贸转内销商品,并重点布局长三角及珠三角产业带;阿里巴巴"春雷计划"已举办138场专项对接会,帮助超万家外贸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抖音则通过直播电商新模式,组织3000余场专题活动并协助优化产品设计,推动传统代工企业向自有品牌转型。
此次多方联动的政策组合拳,既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标准制定、渠道疏通和资金保障方面的引领作用,也凸显了市场主体在资源整合与创新实践中的核心价值。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年内将有更多外贸企业成功实现市场结构优化,为稳外资外贸大局提供坚实支撑。这种政企协同的赋能模式,不仅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更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