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济宁市邹城市的珞石机器人集团展厅内,一台机械臂正悬停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书写着“浩然正气”。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精湛,更预示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邹城市通过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正逐步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珞石机器人集团作为邹城市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专注于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其产品不仅具备学习功能,还能通过简单的示范操作完成复杂的任务,如书法书写、精密焊接和精确打磨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展现了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巨大潜力。
邹城市通过打造专业产业园区,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济宁市机器人产业园内,标准化车间面积达30万平方米,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检验检测、人才实训等一站式服务。园区还引进了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多所高校联合打造了10个校企实验室,推动205项科技成果共享转化。目前,园区已孵化14家机器人企业,其中3家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邹城市设立了5亿元规模的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向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13家机器人企业注资,带动4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其中,市场化股权投资珞石机器人1亿元,争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4亿元,成为全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的投资。此外,邹城市还组建了1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子基金,成功吸引投资10.3亿元的深圳科比特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形成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全产业链条。
邹城市连续承办7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和6届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赛事期间举办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机器人技术研讨会等活动,打造了“以赛聚才、以赛促产”的产业生态。此外,邹城市还连续2年举办机器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聚焦机器人上游零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下游系统集成,每年邀请30余名行业专家、120余家国际顶尖企业开展技术对接与项目合作。累计引进机器人领域院士5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1人。
目前,邹城市已集聚机器人企业26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机器人产能达到4万台套,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邹城市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邹城市将在企业服务、项目建设、平台打造、人才引育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完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总结来看,邹城市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集群、资本助力、赛事推动等多方面的努力,成功将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引擎。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发展,邹城市有望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