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旅游鞋作为一种兼具舒适性与功能性的鞋类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旅游、运动等户外活动的增加,旅游鞋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旅游鞋行业预计将在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鞋产业现状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质量监督抽查数据,探讨旅游鞋行业的质量现状与发展建议,旨在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旅游鞋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国和消费国,2022年全球鞋类生产增长了7.6%,达到了239亿双,我国的产量和消费份额全球占比分别为54.6%和17.9%。国内旅游鞋生产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产业配套,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鞋生产基地之一,其鞋业年产值近4000亿元,泉州、莆田和福州等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其中,泉州产业集聚区以晋江市和泉州开发区为核心,孕育了安踏、特步、匹克等知名品牌。浙江的温州、温岭与台州也是重要的旅游鞋生产区域,温州被誉为“中国鞋都”,拥有庞大的制鞋企业集群和完善的产业链。广东的旅游鞋生产主要集中在东莞市,东莞曾被誉为“世界鞋都”,在全球运动旅游鞋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逐渐向东南亚转移。
尽管我国旅游鞋产业规模庞大,但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以及安踏、李宁、特步等国内知名品牌。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旅游鞋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对旅游鞋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分别于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对旅游鞋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查结果显示,旅游鞋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不够稳定,不合格率有所起伏,但市场销售的旅游鞋产品质量有显著提高。
(一)旅游鞋质量主要问题
成鞋耐折性能:成鞋耐折性能是反映鞋子外底抗屈挠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近三次抽查中,成鞋耐折性能不合格次数最多,占不合格批次的45.8%。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生产过程中鞋帮和鞋底粘合不牢固,或采用的粘合胶不达标;鞋底材料缺乏弹性,容易开裂。
外底耐磨性能:外底耐磨性能是衡量鞋子耐用性的重要指标。在抽查中,外底耐磨性能不合格占不合格批次的37.5%。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采用了耐磨性能差的鞋底材料。
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该指标反映鞋帮面与鞋底胶粘牢固程度。在抽查中,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不合格占不合格批次的16.7%。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加工工艺不当或胶黏剂与材料不匹配。
(二)质量改进建议
为提高旅游鞋产品质量,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国家标准的关注,熟悉考核重点和指标要求。在原辅材料选用和成品鞋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管理,针对设计和生产中的难点问题,可寻求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或检验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持。
(一)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我国旅游鞋行业应以高品质、时尚性和个性化为发展方向,依托创意、时尚和文化,做强做大国内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旅游鞋行业分析指出,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环保、舒适、耐用的鞋用新材料,提高制鞋设计能力,研制具有防水、防滑、透气等多功能的时尚旅游鞋产品。
(三)突破产品功能
从人体工程学和市场需求出发,在保证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突破运动、保健、护理等功能,推出适合不同消费者的旅游鞋产品,如矫正鞋、孕产鞋、少儿活动鞋、老人防护鞋等。
我国旅游鞋行业虽然面临国外品牌生产转移的挑战,但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升级将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目前,旅游鞋产品质量仍不够稳定,不合格率偏高,因此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提供技术帮扶。旅游鞋生产企业应关注消费者需求,准确预测行业趋势,推出高品质、时尚、功能性强的产品,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各方努力,旅游鞋行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