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篮球运动在中国的持续升温,各类自主篮球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篮球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职业球员到草根选手,从传统赛事到创新规则,篮球赛事的多样化和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篮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草根篮球赛事在全国范围内迎来了爆发期。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各类自主篮球赛事同步举办,吸引了大量篮球爱好者的参与。数据显示,我国篮球人口已达到1.25亿人,核心人口约7610万人,其群众认可度是集体球类排名第一的运动项目。在3—17岁的孩子中,48.1%的父母带过孩子打篮球,61.1%的父母带孩子看过篮球比赛转播,41.3%的父母现场带孩子看过篮球赛。
这些赛事不仅在竞技性上有所提升,还在规则上进行了创新,以确保比赛的观赏性和大众参与性。例如,某些赛事采用单节25分和4对4全场赛制,并设置4分点等规则;另一些赛事则沿用FIBA国际篮联的3×3赛事规则,在小组赛期间,得分翻倍的最后1分钟被称作“触地即燃时刻”。这些创新规则不仅提升了比赛的紧张感和观赏性,也吸引了更多草根选手的参与。
在草根赛事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品牌也纷纷通过篮球赛事来迎合用户需求,增强客户群体的黏性和品牌忠诚度。体育运动品牌、MCN机构以及部分以年轻人为主流消费群体的快消企业,纷纷通过篮球赛事来提升品牌曝光和用户认知。
例如,某知名运动品牌通过举办自主篮球赛事,成功打造了街头篮球爱好者的年度盛会,大力提升了其篮球鞋系列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另一些品牌则通过赛事间歇的线上直播间同步启动带货,线下展示相关产品进行销售,进一步增强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尽管篮球赛事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成熟的民间自主篮球赛事,商业化大致可分为门票收入、赞助商以及周边产品开发。然而,国内很多品牌方主导的自主篮球赛事,多为免费观赛,鲜有通过线下售票获得收入,更遑论媒体版权收入。
此外,在赞助体系和商业化方面,各个赛事不一而同。某赛事首个赛季便与13家客户达成合作,包括耐克、Shake Shack、Hyperice、泸州老窖、威尔逊和外星人电解质水等。而另一些赛事则每次城市站均会在当地进行招商合作,线上直播间会同步启动带货,线下还会展示相关产品进行销售。
尽管目前很多自主篮球赛事在商业化方面仍面临挑战,但赛事生态正在逐步完善。某赛事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次赛事前后,外界对于赛事以及主办方的关注度都有提升,这将带动公司在体育运动产品的销售,以及拉升品牌在年轻粉丝中的知名度。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自2022年启动某赛事之后,该品牌销售额从2022年的9000万元上升到2024年的超5亿元。
此外,头部运动品牌也在通过赛事来重塑品牌力。某品牌在2024年财报中提到,对自有赛事的布局是公司品牌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公司已经构筑起具有竞争力的赛事生态体系,并在赛事国际化推广方向取得进展。
总结
篮球赛事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篮球文化的普及,也为商业品牌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尽管商业化进程仍需破局,但随着赛事生态的逐步完善,未来自主篮球赛事将逐渐进入盈利周期,成为推动篮球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