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豪宅业主对物业费的敏感度显著提升。高昂的物业费与服务质量之间的不匹配,引发了广泛争议。从深圳湾1号到前海天境,豪宅业主们纷纷对物业费“锱铢必较”,要求降费或质价相符。这场关于服务价值的博弈,不仅反映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期待,也揭示了物业行业在收费与服务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豪宅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深圳湾1号莱佛士公寓的物业费高达33元/平方米·月,大部分业主每月需支付超过1万元的物业费。然而,业主们发现,物业公司并未提供与高昂费用相匹配的高端服务。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需额外付费使用,酒店的高端服务也未对公寓业主开放。这种收费与服务之间的错配,导致部分业主拒缴物业费,并引发仲裁。
前海天境的物业费从11元/平方米·月降至6元/平方米·月后,仍有业主因不满服务而拒缴物业费。尽管每栋楼都有管家,基础服务如维修、保安等较为到位,但在需要较高成本解决的问题上,物业公司往往拖延不处理。这种服务与收费的不对等,让业主们感到失望。
重庆、武汉、青岛等城市相继出台住宅前期物业费指导政策,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物业费调整风潮。重庆新规规定,最高等的四级服务物业费不超过1.9元/平方米·月,导致上百个小区业主联合要求降费。部分项目因物业费明显超过政府指导价,且服务质量脱节,业主们要求详细公示超等级物业服务方案或下调物业费。
2024年,重庆、银川、青岛、武汉等城市的一百多个项目实现物业费下调,降幅在20%30%之间。这一趋势表明,业主们对物业费的敏感度显著提升,物业行业面临收费与服务之间的深层次调整。
过去的高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业费。例如,深圳天鹅湖花园三期的物业费为9.9元/平方米·月,而同片区建成时间稍早的纯水岸七期物业费仅为3.5元/平方米·月。随着房价下行,业主们对物业费的敏感度显著提升,物业费与服务质量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愈发凸显。
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此前因房价持续上行而被掩盖的矛盾,随着价格红利的消退而集中爆发。业主们对物业费的诉求,正是种种因素交织催生的结果。
面对业主的降费诉求,部分物业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万科物业推出“弹性定价”模式,将服务选项和定价权利交还给业主。通过梳理小区的服务空间和作业对象,万科物业将服务事项分为底线要求和可选服务,业主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服务内容。
绿城服务在宁波奉化云聚信湾一区试点“动态定价”,根据质价相符情况调整收费标准。这种模式旨在消除费用与服务之间的偏差,让业主的认知趋于一致。
豪宅物业费争议的背后,是业主对服务质量与收费匹配的期待。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业主们对物业费的敏感度显著提升,物业行业面临收费与服务之间的深层次调整。物业企业需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平衡服务与收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