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IT 资讯详情
智驾宣传降温:车企营销需回归理性与安全
 智驾 2025-04-24 08:36:04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一个显著的变化引起了行业关注:多家整车企业不约而同地弱化了“智能驾驶”的宣传力度。例如,某知名车企将其“高阶智驾”功能更名为“驾驶辅助”,另一家新势力车企也在相关视频中减少了智能驾驶的表述。这一现象背后,是行业对智能驾驶宣传的规范化和理性化趋势。

  一、智能驾驶宣传为何被“降温”?

  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之所以被“降温”,直接原因在于行业自律的加强。4月21日,相关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明确要求车企规范宣传行为,杜绝虚假和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这一倡议的出台,旨在防止消费者因误解而误用或滥用智能驾驶功能,从而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智能驾驶技术的现实与宣传的差距

  尽管车企在发布会上将智能驾驶功能描述得天花乱坠,但现实情况是,中国乘用车市场已落地的车型最高仅达到L2级别辅助驾驶水平。这一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无法完全替代司机,车辆仍需人类驾驶员的操控。然而,许多车企在营销中更倾向于展示技术的“上限”,例如宣传时速100公里以上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可以“稳定刹停”,却很少提及技术的“下限”,如现有AEB功能对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的识别能力有限。

  三、过度宣传带来的安全隐患

  过度宣传智能驾驶功能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还可能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例如,某汽车品牌负责人在直播中双手脱离方向盘,试图展示对智能驾驶功能的信任。这种行为虽然吸引了眼球,却可能让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产生误解,进而导致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事实上,过度依赖尚未成熟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酿成了一些惨剧。

  四、车企营销应回归“底线思维”

  在智能驾驶技术尚未成熟的阶段,车企的营销策略不应只追求“高线”,更应具备“底线思维”。这意味着,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应减少对技术极限实力的作秀式展示,转而加强对技术下限的安全知识普及和风险警示。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五、安全是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力

  汽车行业是一个百年赛道,车企不仅需要“走得快”,更要“走得稳”。安全始终是一辆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力。过度追求营销噱头,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关注,但从长远来看,只有以安全为基础,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积累品牌口碑。

  总结

  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降温,反映了行业对理性营销和安全意识的重视。车企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坚守安全底线,避免过度宣传带来的潜在风险。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智能驾驶技术才能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热门推荐

智驾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