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通用机械 资讯详情
机器人行业洗牌期:达闼的生存突围与战略布局
 机器人 2025-04-22 10:37:3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在"AI+具身智能"概念推动下迎来融资热潮,但老牌企业达闼却因资金链断裂陷入经营困境。通过与港股上市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聚焦核心业务线,这家曾估值近200亿元的独角兽正尝试从技术积累转向商业化突围。

  一、资本寒冬下的生存危机:融资遇阻倒逼战略转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内机器人赛道竞争白热化,大量创业公司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导致投资方更倾向低估值早期项目。某头部企业因连续多轮美元基金受限及国内市场融资遇冷,在2024年经历大规模裁员与业务收缩,员工规模从800余人锐减至200人左右,并面临数千万元员工欠薪和数百万元供应商欠款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该企业在2019年曾冲击美股上市未果后转向国内市场,2023年完成C轮融资获得超10亿元注资,估值一度逼近200亿元。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与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其后续资金募集陷入停滞,甚至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导致国际融资渠道受限。

  二、跨界合作开启新篇章:上市公司赋能技术商业化

  为突破发展瓶颈,该企业选择与港股上市公司(市值15.1亿港币)成立合资公司,通过股权重组实现资源互补。新公司由上市公司持股51%主导财务决策,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并保留49%间接股份。这种"科技+资本"的组合模式不仅打通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通道,还明确了未来两年营收目标——2025年收入不低于5亿元、2026年冲刺10亿元。

  据披露,合资公司已锁定香港地产头部企业的20亿港币物业场景合作,并计划在教育、医疗和养老领域推进AI助教机器人、健康护理机器人等产品的落地应用。同时通过与天津地方政府签约建设制造基地,逐步恢复供应链产能。

  三、战略收缩聚焦核心技术:从多元化到人形机器人深耕

  面对生存压力,企业果断砍掉清洁、配送等五条产品线,将资源集中于人形机器人研发与云端大脑系统优化。高层反思指出,早期盲目拓展六类产品线导致资金过度消耗,此次调整旨在强化核心竞争力并加速商业化进程。

  在技术路径上,仍坚持"云端大脑+终端执行"的架构设计,当前以轮式服务机器人为主要落地载体,并探索四足机器人应用场景。企业判断双足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用还需23年培育期,在此期间需持续投入研发与市场验证。

  四、行业洗牌中的机遇重构:技术储备决定未来话语权

  随着全球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具身智能领域,国内企业正面临关键窗口期。该企业的案例表明,单纯依靠资本驱动已难以为继,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场景深耕和核心技术突破构建护城河。

  此次合资合作不仅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更打通了二级市场融资通道与规模化落地场景。若能如期实现营收目标并完成制造基地建设,或将重新获得资本市场关注。但行业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需经历12年市场培育期,企业能否在技术迭代中保持先发优势,将直接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成为行业领军者。

  总结来看,在资本退潮与技术攻坚的双重压力下,达闼通过战略收缩、资本联姻和场景聚焦开启二次创业征程。其发展轨迹既折射出机器人产业从概念热炒走向务实深耕的转型阵痛,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沉淀+商业落地"协同发展的新样本。未来13年将成为关键考验期,唯有实现核心技术商业化闭环的企业才能在洗牌中占据有利地位。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