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其全球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美国本土稀土企业因贸易冲突导致对华出口业务停滞,而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分离和磁材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东南亚稀土供应可能收紧,国内对稀土生产和出口的管控也在加强。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稀土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美国一家主要稀土企业确认,由于贸易冲突,其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的业务已因“不具商业可行性”陷入停滞。该企业计划打造美国本土稀土产业链,但构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仍主要依赖中国。中国拥有全球约90%的稀土冶炼分离和磁材生产产能,这使得其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2024年,中国进口稀土13.3万吨,其中稀土金属化合物7.73万吨,主要来自缅甸、老挝、马来西亚;进口稀土金属矿5.56万吨,几乎全部来自美国。预计到2025年,美国稀土精矿对中国的出口将完全停滞。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稀土进口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未来其稀土供应存在收紧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对稀土生产和出口的管控也在逐步加强。这种双重管控措施旨在保障国内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维护全球稀土市场的稳定。2024年,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化合物中,氧化镨钕的实际折算量约为4500吨。随着供应端的收紧,稀土价格可能面临上行压力。
截至4月18日当周,稀土价格走势呈现分化。氧化镨钕市场均价为42.25万元/吨,较前一周下调1.39%;氧化镝市场均价为167万元/吨,下调2.34%;氧化铽市场均价为717.5万元/吨,上调0.69%。从供需基本面看,供应端相对稳定,原料充足,进口缅甸矿及废料出货稳定,上游分离企业及金属厂开工正常,产量无明显变化。然而,需求端表现偏弱,下游钕铁硼企业出口订单受阻,部分企业外贸订单停减产,导致原料需求减弱。国内新增订单不足,市场消耗量有限,对上游金属产品价格支撑减弱。
在关税战背景下,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其市场表现具有攻守兼备的特点。短期内,稀土价格可能受到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稀土产业链的重构和国内管控措施的加强,稀土市场将逐步趋于稳定。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放量,稀土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稀土产业链的格局变化和市场需求波动共同影响着稀土市场的走向。美国稀土出口停滞、东南亚供应收紧以及国内管控加强,使得稀土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稀土价格的走势将取决于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