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电力 资讯详情
吴江东太湖渔光互补项目投运:开创“光伏+复合利用”绿色能源新模式
 新能源发电 2025-04-17 14:33:0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注:此为符合要求的总标题)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新能源发电与土地资源创新融合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路径。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实现全容量并网的大型渔光互补项目,吴江东太湖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刷新了苏州市新能源应用规模纪录,更以"一地两用"模式为全国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一、创新模式助力区域绿色转型

  普洛斯投资开发的吴江东太湖渔光互补项目占地517亩,总装机容量达29.9兆瓦。通过在原有水产养殖坑塘水面架设光伏组件,该项目实现了"上发电、下养殖"的复合利用目标。年均3650万度的清洁电力产出量,可满足当地约2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1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万吨。这种将新能源开发与土地功能叠加的设计理念,为经济发达地区破解能源结构优化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高效建设与先进技术奠定运营基础

  项目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即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展现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开发能力。技术层面采用智能遮光系统,在抑制藻类过度繁殖改善水质的同时,确保光伏板发电效率最大化。通过自主搭建的智慧运维管理系统,普洛斯实现了对新能源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控,为后续绿电交易和零碳园区建设奠定了数据基础。

  三、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双轮驱动

  该项目通过"渔光互补"模式创造了多重叠加效应:水面光伏系统降低养殖水体温度波动,提升水产存活率;发电收益反哺养殖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绿色电力直接供应周边工商业用户,推动区域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这种将生态修复、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的运营模式,成为衡量新能源项目综合价值的新标杆。

  四、普洛斯新能源布局加速能源结构优化

  随着吴江东太湖项目的并网运行,普洛斯在管新能源资产总容量已接近1吉瓦(GWh),年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凭借覆盖分布式光伏、集中式电站及储能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其智慧运维平台可为不同企业提供从电力交易到绿证认证的全流程服务。预计2025年前累计开发规模将超过2吉瓦,持续释放绿色能源对产业升级的赋能效应。

  综上所述,吴江东太湖渔光互补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新能源产业在复合利用模式探索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兼顾生态修复、经济增效与社会价值的创新实践,不仅加速了区域低碳转型进程,更为全国范围内推进"光伏+"工程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范式和商业模式参考。随着绿电市场化交易机制不断完善,此类项目的综合效益将在更多领域得到释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持久动能。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新能源发电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