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医药行业持续深化资本运作与激励机制优化的背景下,复星医药近日宣布完成一项重要股权调整举措。公司通过多维度评估后启动限制性A股股票回购注销程序,并同步收回相关现金分红权益,这一系列操作既体现了对股东利益的审慎维护,也为后续激励政策的迭代升级奠定了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公告披露信息,2024年8月至12月期间共有11名激励对象因离职原因失去股权持有资格。其中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中2人涉及未解除限售股票1.83万股,预留授予激励对象9人则对应1.88万股需回购注销。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不仅收回股份本身,还同步追缴了此前代管的分红收益——包括首次授予部分对应的2022及2023年度股息,以及预留授予部分的2023年现金分红。这一操作流程充分体现了股权激励计划中关于人员流动管理条款的严谨性。
更关键的调整源于公司整体业绩表现未能满足既定考核要求。根据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设定的条件,当年度业绩目标达成情况直接影响第三期解除限售安排。数据显示,92名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持有的72.32万股进入第3个限售期的股份、57名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对应的13.68万股第二个限售期股份均需强制回购注销。两项合计86万股的核心资产退出,直接反映出考核机制对经营结果的有效约束。
此次总规模达89.71万股的股权调整,全部按照初始授予价格21.29元/股执行回购,总计动用自有资金1910.01万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流程中严格遵循了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及监管要求:从决策程序看,方案先后获得临时股东大会、A/H股类别股东会表决通过;在财务安排上坚持使用公司自有资金而非融资渠道,既保持资本结构稳定又避免额外成本负担。
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结果,不仅完成了对原有协议条款的履约承诺,更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了长效约束。从短期看,股份回购注销将优化每股收益指标;从中长期观察,则为后续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方案提供了实践依据。这种基于业绩导向、兼顾人员流动管理的操作范式,展现了医药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平衡战略目标与合规要求的能力,对行业同类机制设计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