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能源 资讯详情
储能新势力崛起:海辰6年登顶全球前三背后的商业逻辑
 储能 2025-04-13 11:50:0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19年底成立的海辰储能,在短短6年间以专注储能赛道的战略定位迅速成长。凭借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爆发双重驱动,其估值于2024年攀升至250亿元,并跻身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三甲行列。这家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研发与生产的中国企业,正通过海外市场突破、成本优化及战略布局重塑行业格局。

  一、海外市场成盈利引擎 量价博弈凸显战略价值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海辰储能在成立初期即避开动力电池红海市场,选择深耕储能领域。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9.17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6%,净利润首次转正至2.88亿元。这一突破性进展中,海外市场贡献显著:其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不足1%激增至28.6%,毛利率达42.3%,远超国内业务的8.1%。通过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海辰将供应链成本优势与欧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在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场景中快速抢占份额。

  二、技术投入短板显现 行业竞争白热化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功,海辰储能的研发投入强度却呈下降趋势。2024年研发费用5.3亿元仅占营收4.1%,这一比例低于宁德时代(5.1%)、比亚迪(6.9%)等头部企业。对比行业平均810%的增速预期,其研发投入增长未能匹配业务扩张速度。在固态电池、长时储能等技术迭代关键期,海辰需平衡产能扩张与研发储备。当前公司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达175Wh/kg,但下一代储能技术布局尚未形成差异化优势。

  三、规模扩张下的双重挑战 2025年进入战略决胜期

  随着全球储能需求从2023年的240GWh激增至2025年预测的800GWh,海辰规划到2027年建成160GWh产能。这一目标背后暗藏隐忧:国内市场面临政策补贴退坡与价格战压力,而海外市场需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及本土化要求。公司通过储能系统集成业务提升附加值,在保持电池单价稳定的同时将系统毛利率推升至33.7%,但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成为决定持续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

  总结来看,海辰储能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追随者到市场领先者的跨越,其成功路径印证了专注细分赛道与全球化布局的双重价值。然而在头部企业加速卡位、技术路线快速迭代的当下,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研发投入强度,将成为这家"储能黑马"能否持续领跑的关键变量。随着海外产能落地和产品矩阵完善,海辰正在构建从材料研发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竞争力,其发展轨迹将为新能源产业变革提供重要观察样本。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储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