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中国光伏产业在2024年一季度迎来阶段性调整期。近期数据显示,多晶硅环节成交量显著下滑,下游采购意愿低迷导致全链条价格承压下行,反映出市场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与行业库存消化压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多晶硅市场呈现交易停滞状态,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维持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和P型多晶硅分别报3.90万元/吨和3.40万元/吨。多数企业反馈下游订单落实困难,4月采购计划进展缓慢。行业观察显示,部分头部企业的报价已出现松动迹象,但市场普遍预期价格表面稳定仅因新单未完全落地。随着二季度末丰水期到来,多晶硅产能复产可能加剧出货压力,尽管多数企业长期处于亏损边缘,短期内价格下探空间仍受成本支撑限制。
在抢装潮结束和库存消化双重影响下,硅片价格结束连续上涨趋势转为下跌。N型G10L单晶硅片均价降至1.26元/片(周跌1.56%),G12R与G12型号分别报1.52元/片和1.55元/片,跌幅达1.30%和2.52%。行业数据显示,当前硅片企业平均开工率处于50%80%区间,一线厂商维持60%左右产能利用率。市场情绪转弱导致低价订单增多,叠加美国关税政策扰动,下游采购方普遍采取保守策略,短期内硅料需求难以回暖。
电池片环节呈现分化态势,N型M10/G12电池均价维持在0.31元/W和0.33元/W水平(部分厂商已执行0.32元/W),而G12R型号出现小幅下滑。组件市场则因分布式项目抢装结束迎来价格回落,当前集中式电站成交价稳定在0.7元/W左右,但下半年预期降至0.650.68元/W区间。尽管江苏等地推出全额上网支持政策释放积极信号,行业仍需警惕需求退坡后价格加速下行风险。
当前光伏产业链正经历从"抢装驱动"向"理性消化"的过渡阶段。虽然多晶硅和组件环节面临阶段性库存压力及价格波动,但政策端持续释放的支持信号为行业提供托底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维持差异化竞争力,N型产品在效率提升中展现结构性机遇。未来市场走势将取决于终端需求复苏节奏与产能优化速度的平衡,在成本支撑与竞争压力交织下,全产业链价格体系或将在二季度末迎来关键调整窗口期。
综上所述,光伏产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带来的阵痛,短期价格波动反映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但长期看技术迭代与政策导向仍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企业需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加快产品升级步伐,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