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印度商工部针对泰国进口的铝箔产品作出重要裁定,决定继续执行现行反倾销措施。这一决策体现了印度政府通过贸易政策保护国内铝加工行业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国际贸易摩擦中各国维护产业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背景、裁决内容及行业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铝箔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0年6月,印度商工部应本土企业申请,对来自泰国等四国厚度不超过80微米的铝箔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此类超薄铝箔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材料及电子元件等领域,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下游产业成本。经过一年调查后,2021年6月印度正式裁定存在倾销行为,并于同年9月对泰国实施每公吨93.53至339.93美元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五年。
2024年3月底,印度商工部再次启动针对泰国铝箔产品的中期复审程序。此次调查重点评估市场环境变化及现行关税的有效性。经过综合考量后,官方于近日发布终裁结果:确认进口自泰国的铝箔仍存在倾销威胁,决定维持原有反倾销税不变。该裁定延续了2021年确立的贸易保护框架,显示印度对本土产业竞争力的持续关注。
此次裁决将直接影响两国铝箔供应链格局。对于印度而言,通过关税手段抑制低价进口产品,有助于缓解国内生产商面临的竞争压力。数据显示,泰国铝箔在印市场单价曾低至每公吨约93美元,显著低于本土制造成本。维持现有税率可为印度企业保留至少15%的国内市场溢价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复审仅针对泰国单一同盟国产品展开,反映出印度对区域贸易关系的谨慎态度。未来五年内,若国际铝价出现波动或技术标准更新,不排除相关方再次发起后续调查的可能性。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此类贸易救济措施将成为各国平衡产业利益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印度政府通过法律程序延续反倾销税,既履行了国际贸易规则赋予的权利,也体现了对本土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此举在保护国内铝箔生产体系的同时,或将推动区域市场形成新的价格均衡机制,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政策缓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