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国际贸易领域围绕化工产品展开的新一轮博弈引发关注。3月29日,印度商工部宣布启动一项针对中国产乙萘酚的反倾销调查,标志着两国在该领域的贸易争端进一步加剧。此次调查涉及具体产品范围、时间框架及潜在经济影响均成为市场焦点,反映出全球化工产业竞争格局的持续演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萘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印度商工部最新公告显示,基于国内企业提交的正式申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乙萘酚展开反倾销调查。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及工业化学品生产领域,其贸易动态直接关联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稳定性。此次调查旨在评估中国出口是否存在低价倾销行为,并判定对印度本土产业造成的潜在损害程度。
根据印度海关分类标准,本次调查涵盖《协调制度》下的29071520项下全部乙萘酚产品,以及29071510项下的部分相关化工品。这一分类细化明确了调查对象的技术边界,为后续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了法律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将直接影响最终裁决结果。
倾销调查期设定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而损害调查则追溯至更长时段:涵盖20212022财年、20222023财年、20232024财年以及上述倾销期。这种时间跨度设计旨在全面评估中国出口对印度市场长期竞争环境的影响,确保调查结论具备充分数据支撑。
此次反倾销行动可能引发多方面连锁反应:一方面,若最终裁定存在倾销行为,印度或对中国乙萘酚加征关税,短期内将压缩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长期来看,这或将促使中国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探索多元化国际市场。此外,调查结果也可能成为其他贸易伙伴效仿的案例,进一步影响全球化工产业格局。
综上所述,印度对华乙萘酚反倾销调查不仅是两国经贸关系中的具体个案,更是国际化工市场竞争加剧的缩影。随着调查程序推进,相关企业需密切关注后续裁决动向,并积极应对潜在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此次事件也凸显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公平贸易环境与保障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平衡始终是各国政策制定的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