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体系,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近日出台《关于推进金融纠纷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政策聚焦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领域,通过制度创新与流程优化,着力提升金融纠纷化解效率,推动形成专业规范的矛盾解决机制,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意见》明确要求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机构将金融纠纷调解作为优先选项,强化与调解组织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通过设立覆盖全国的行业性调解平台,并鼓励基层网点建立快速响应通道,推动形成“投诉调解裁决”闭环流程。数据显示,《意见》涵盖7大核心领域、23项具体措施,重点针对金融产品销售误导、服务协议争议等高频问题,构建“预防化解反馈”的全周期管理框架。
政策提出建立调解员分级认证和培训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开展合规教育与案例分析,确保一线人员熟悉非诉讼解纷规则。同时明确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流程优化路径,通过与法院系统对接缩短执行周期。在技术应用方面,《意见》鼓励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实现纠纷证据固化与处理留痕,为调解结果提供更强法律效力支撑。
《意见》强调金融机构需主动配合调解组织工作,在合同文本中嵌入争议解决条款时优先选择调解方式,并将解纷效率纳入消费者满意度考核指标。监管部门则通过专项督查和年度报告制度,动态评估各地区纠纷化解成效,对推诿责任或设置障碍的机构采取公开通报等约束措施。
文件要求加快全国金融纠纷调解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跨区域案件转办、在线视频调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功能集成。针对老年群体与农村地区消费者,《意见》特别强调开辟绿色通道,在县域网点增设调解服务窗口,并开发多语言智能客服系统以提升服务包容性。
强化制度供给 守护金融消费公平正义
此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纠纷化解机制进入系统化建设新阶段,通过夯实基础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技术应用,将有效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同时倒逼金融机构提升合规意识与服务质量。未来随着配套细则落地实施,预计将形成“调解优先、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