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传统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一家中国企业以"循环经济+绿色低碳+数字赋能"为战略核心,成功将化工与环保深度融合。通过重构产业链逻辑、强化技术攻坚和数字化驱动,这家企业不仅突破行业天花板,更成为全球农化领域的标杆。其草甘膦产能跻身世界前三,并主导制定碳足迹标准,用实践证明绿色转型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化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该企业在产业链设计中贯彻"元素经济学"理念,构建磷矿化学品新材料的垂直循环体系。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磷资源利用率99.8%、氯资源利用率92%,年减少废气废水排放量达许可限值70%。其投资1.5亿元建成铅锌萤石选矿厂仅用18个月,预计2025年投产的3.5亿磷矿选矿厂将进一步强化资源利用效率。依托9040万吨盐卤矿和7300万吨磷矿储量,形成400万吨/年矿产开发能力和350万吨化学品产能,在碳排放履约中连续创造盈余超86万吨(2020年以来)及22万吨(2024年)。
企业通过"1+5+N"研发体系累计获得140项专利和14项核心技术。在草甘膦母液处理领域,膜分离技术实现磷元素高效回收并副产高附加值产品,该环保技术年创效超10亿元。氯乙酸法制甘氨酸清洁生产技术降低20%成本,PSA变压吸附使氯甲烷回收率达98%,巩固其作为西南氯碱龙头的地位。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建的联合研发平台,在双氧水、阻燃剂等领域储备尖端技术,并规划20万吨工业级双氧水及2.5万吨PVDF项目,为新材料市场布局奠定基础。
企业投入21亿元推进"福智"工程,通过SAP系统实现全流程管控,完成10套核心装置自动化改造,减少重大危险源10个、现场作业人员400余人。其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映射地下300米矿体开采场景,相关项目获绿色矿山科技进步奖。2024年"福智项目"斩获行业奖项,数据运营体系实现管理标准化、生产可视化、运营数智化升级,为全球化工产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样本。
企业通过国内市场深耕与国际市场拓展并进,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网络,并强化与跨国巨头的协同合作。特种级双氧水项目将提升高端精细化工自主可控能力,新型磷系阻燃剂技术重塑行业格局。其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规划彰显雄心:既要巩固农化领域优势,更要向千亿级市场发起冲击。
总结
从三线小厂到全球前20强的蜕变,这家企业的成功密码在于将循环经济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用科技创新打破资源约束,并以数字化重构生产逻辑。通过输出碳足迹标准、创造环保经济效益、打造绿色矿山标杆等实践,它证明了化工产业与生态保护可以实现共生共荣。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其"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的发展哲学正在书写中国化工的新篇章——用化学科技守护绿水青山,以循环经济定义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