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铁矿石发运量回升至2647.8万吨周度水平,国内到港量却下降267万吨。焦炭成本支撑增强但煤矿供应维持高位,钢材总库存降幅扩大至150万吨。多重因素交织下,黑色系品种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焦煤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全球铁矿发运量连续两周回升,澳巴合计发运2647.8万吨,环比增长132.6万吨。国内到港虽减少267万吨至2372.3万吨,但港口库存延续累库趋势。矿山产能释放方面,马达加斯加Bekisopa铁矿计划2027年投产200万吨DSO项目,远期供应端存潜在增量。
需求侧高炉开工率小幅提升至53.68%,铁水产量突破237万吨/日高位,钢厂进口矿库销比降至历史低位。清明节前补库需求与PB粉落地亏损扩大形成对冲,现货成交环比下降1015元/吨。主力合约换月后盘面承压,09合约或延续区间震荡,核心波动范围在780820元/湿吨之间。
国内焦炭价格企稳带动煤矿出货好转,但山西地区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原煤库存周环比增加4.3%至156万吨。钢厂限产可能性叠加焦化厂低库存现状(可用天数910日),形成短期需求支撑,但蒙5精煤招标价仅微涨17元/吨凸显市场谨慎情绪。
政策端焦点转向碳减排,英国塔塔钢铁12.5亿英镑电炉项目落地或预示全球焦炭产能结构转型。国内焦煤进口依赖度维持30%以上水平,口岸成交冷清导致蒙5原煤价格下探至860元/吨。供需失衡推动双焦基差走弱,近月合约贴水幅度可能扩大至12%15%,建议逢高空配策略。
钢材总库存降幅扩大至150万吨,表观消费量修复至940万吨/周,但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在即引发出口不确定性。印度螺纹钢价格站上662美元/吨高位,国内价差窗口短暂开启。制造业PMI回升至50.5%验证需求韧性,南京取消限售后房地产销售数据或改善,需警惕终端复苏持续性风险。
铁矿石面临远期供应释放压力,但短期补库支撑价格底部;双焦在政策预期与过剩现实间震荡,关注焦化利润修复进程;钢材库存去化斜率放缓,出口增量对冲国内需求波动。综合来看,煤焦钢产业链呈现"原料承压成材抗跌"的分化格局,建议投资者以区间操作为主,重点关注4月中旬宏观数据及海外贸易政策落地影响。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行业统计与市场监测机构公开发布的周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