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12月数据显示,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与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实现显著增长,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速尤为突出。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活跃度,也印证了政策引导下对外合作的高质量发展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229.7亿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规模达到55.2亿美元,增速高达17.6%,远超整体水平。这一数据表明,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正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对外投资的提质增效。
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尽管完成营业额183.4亿美元同比下降5.6%,但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8.7%至353.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中,新签合同额达309.2亿美元,同比增幅扩大至33.7%。这反映出企业正通过前瞻性布局抢占国际工程市场先机,为后续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并提出强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当前,海外投资面临的复杂风险需要系统性应对:完善的金融服务可降低跨境资本流动障碍;高效的物流网络能保障项目物资供应稳定性;而法治环境建设则为权益保护提供制度保障。这些措施将共同支撑对外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从数据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投资与工程业务的核心承载区,其新签合同额占总额比重近九成。这要求企业在深化区域合作时,既要注重传统基建项目的拓展,也要加快数字技术、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同时,通过中欧班列稳定运行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一步打通国际物流大动脉。
总结展望
2025年开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正沿着"稳增长、促创新、防风险"的方向稳步推进。在政策引导下,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与工程承包的良性互动将持续释放新动能,而强化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将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未来需继续通过优化国际合作布局,在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同时,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经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