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3月25日,一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投资融合发展的交流活动在上海证券报社与南京市投资促进局共同推动下成功举办。来自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的代表齐聚南京软件谷,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研讨,深化了对南京"中国软件名城"核心竞争力的认知,并围绕产业链协同创新与金融资本赋能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活动中,上海证券报成为南京城市投资发展合作伙伴,标志着沪宁两地在产融结合领域迈入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本次活动以"科创+金融"双轮驱动为主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加速资源整合。50余家机构代表深入探访中国(南京)软件谷,直观感受其作为全国第四大软件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已突破8500亿元,其中雨花台区凭借超4890家涉软企业和37.5万从业人员的雄厚基础,成为驱动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南京软件产业博览馆,"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理念引发广泛共鸣。雨花台区通过构建垂直整合的产业集群生态,将传统工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深度结合。参与调研的企业代表指出,从智能制造到氢能应用,再到人工智能赋能的全产业链布局,南京已形成覆盖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及资本服务的完整闭环。这种产业协同效应尤其在软件检测、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活动签约环节释放出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金融机构代表表示将聚焦南京"硬科技"赛道,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早期投资等方式培育创新动能。保险资金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探索,则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数据显示,仅雨花台区就聚集了包括工业检测、智慧物流在内的多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其技术溢出效应正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市政府通过优化法治环境与政策供给,持续提升对创新要素的吸引力。企业代表普遍认为,南京在软件名城品牌基础上叠加金融赋能,将加速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资本反哺"的良性循环。随着更多市场化基金参与产业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南京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级,为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沪宁深度合作不仅展现了南京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与金融要素集聚区的双重优势,更开创了跨区域产投协同的新范式。通过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两地正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高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