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公安部近期公布的5起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犯罪典型案例显示,部分团伙通过搭建虚假平台、提供场外配资等手段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造成巨额资金风险。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稳定,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件细节以强化警示效应。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经营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某地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例中,犯罪团伙在未取得相关金融牌照的情况下,为投资者提供场外配资服务。通过高杠杆借贷吸引客户投入资金,累计涉案金额达7.4亿元,非法获利逾1100万元。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了《证券法》关于融资融券业务资质的规定,更因缺乏监管导致市场流动性风险陡增,直接威胁投资者资产安全。
另一典型案例中,某团伙通过技术手段搭建虚假期货交易平台,并以“低门槛高回报”为噱头招揽6300余名客户入场交易。经查证,该平台与正规市场数据完全脱钩,实际交易资金被犯罪分子操控转移,涉案金额巨大且非法获利达8500余万元。此类行为严重违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破坏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
除上述案例外,其他案件还涉及利用虚拟货币通道、境外服务器搭建非法平台等新型犯罪模式。部分团伙通过伪造资质文件或虚构投资标的吸引资金,形成跨区域、多层级的非法经营网络。此类行为不仅技术隐蔽性强,更因跨境属性导致追查难度加大,对金融监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公安部强调,打击非法证券期货经营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公开典型案例,既彰显了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心,也为投资者敲响警钟:参与未经许可的金融活动将面临巨大风险。未来,公安机关将继续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线索摸排与案件侦办联动,并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良好生态。
综上所述,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揭示了非法证券期货经营行为的危害性及其复杂多变的特点。唯有持续高压打击、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市场透明度,才能切实保障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