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化工其他 资讯详情
我国再生铅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挑战及解决路径
 再生铅 2025-03-05 23:11:24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再生铅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再生铅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然而,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扩张的双重作用下,再生铅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区域分布失衡、市场影响以及解决措施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一、再生铅产能过剩现状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废铅蓄电池破损拆解处理核准规模约为1600万吨,而具备冶炼处理能力的规模约为1500万吨。然而,全国废旧铅蓄电池年的产生量仅为700万吨,这意味着当前处理能力已远超实际需求,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二、区域分布失衡加剧矛盾

  当前,全国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宁夏、内蒙古、贵州、安徽、江西、河南等6个省及自治区的实际处理能力占全国的54.45%,是本地产废量的5倍以上。与此同时,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作为主要产废地,不得不将大量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至中西部处理。这种区域分布失衡不仅增加了运输风险,也导致部分地区的处理能力闲置与浪费。

  三、市场供过于求影响企业效益

  在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0%的背景下,2024年再生铅行业总体利润率继续维持低位,多数企业面临亏损压力。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行业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实施区域产能总量控制:区域内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应控制在产废量的150%以内,减少危险废物远距离运输风险,实现就近处置。

  2. 建立产能置换机制: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需经国家相关部门备案并由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这将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3. 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照《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对不符合要求的低效产能予以关停。具体来说,废铅蓄电池预处理项目规模低于10万吨/年、预处理-熔炼项目再生铅规模低于6万吨/年的产能应纳入淘汰范围。

  总结

  我国再生铅行业发展正面临产能过剩与区域分布失衡的双重挑战。通过实施总量控制、建立置换机制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化解当前矛盾,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也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再生铅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