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储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73.8GW,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这一数据彰显了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储能电站的调用率低、利用率不足以及回报周期长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完善储能市场参与机制,提升新型储能的市场化运用水平,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与此同时,储能电站被允许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改革持续深化,现货市场试点省份也陆续转入正式运行阶段。相关政策的支持为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如此,与抽水蓄能相比,新型储能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用方面仍存在差距。具体来看,国内新型储能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市场机制和安全保障两个方面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
其次,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方面:
新型储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市场化运用水平的提升仍需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加强安全保障,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推动我国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技术水平持续进步,新型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