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能源 资讯详情
储能市场机制待完善,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储能 2025-03-05 08:17:20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储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73.8GW,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这一数据彰显了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储能电站的调用率低、利用率不足以及回报周期长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完善储能市场参与机制,提升新型储能的市场化运用水平,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一、储能市场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与此同时,储能电站被允许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改革持续深化,现货市场试点省份也陆续转入正式运行阶段。相关政策的支持为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如此,与抽水蓄能相比,新型储能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用方面仍存在差距。具体来看,国内新型储能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电能量市场电价浮动区间较窄,无法真实反映市场需求。这使得储能电站的盈利空间受到限制。

  二是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尚未完全打通,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的角色仍然被视作“成本项”,难以获得公平的收益回报。

  三是新型储能容量电价实施细则尚未出台,部分项目在实际运营中难以获得应有的补偿,影响了投资积极性。

  四是部分储能电站并网运行后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如寿命缩短、容量下降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度运用效果。

  二、提升新型储能市场化运用水平的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市场机制和安全保障两个方面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

  一是扩大电能量市场价格浮动区间。通过合理调整电价波动范围,充分反映市场需求变化,为储能电站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二是优化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明确新型储能在电网调节中的角色定位,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其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是尽快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实施细则。为项目投资方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储能项目的积极性。

  其次,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方面:

  一是加强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电池材料、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储能电站的运行监测体系。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储能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结语

  新型储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市场化运用水平的提升仍需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加强安全保障,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推动我国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技术水平持续进步,新型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储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