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军工信息化在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军事作战的效率和精度,增强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的综合作战能力。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军工信息化市场进度不断加快。以下是2025年军工信息化行业分析。
近年来,中国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据《2025-2030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分析,2023年中国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已达到1643.21亿元,2024年增长至约1800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国防开支的稳步上升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计未来几年,随着军费中装备费占比的稳步提升,国防信息化市场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
在信息化装备整机生产领域,以国有企业主导。根据军工信息化行业分析资料显示,该环节主要参与者主要有四创电子、国睿科技等军工集团企业,以及七一二等。在上游元器件与组件市场,振华科技、13所、55所等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信息化装备的加速部署,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日益提高,鸿远电子、宏达电子、天箭科技等企业加速布局。而军工通信领域具有高进入门槛,市场竞争格局保持相对稳定。该领域企业分工明确,每种型号装备的研制通常仅由2至3家企业承担。
随着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军工信息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防科技工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已从单纯的信息化建设扩展到智能决策、协同制造等更为广泛的领域。这为军工信息化板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机会。
军工信息化行业分析指出国家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军工信息化建设。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转型升级。这些政策为军工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军品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成本补贴政策等,为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中国的军工信息化政策是基于国家安全需求以及科技发展的现实背景,结合军事建设的需求,逐步制定并实施的。军民融合是推动军工信息化的关键战略。近年来,国家鼓励军工企业与民间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化。在信息化领域,民用信息技术,如5G、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军工信息化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军民融合,能够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增强军队信息化水平。
军工信息化行业分析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军事科技创新,特别是在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投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包括对军工企业的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以及人才引进政策。国家还大力支持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和国防科技创新,为军工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总体看来,军工信息化是现代化军事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军工信息化将进一步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和防卫能力。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链、提升网络安全等措施,中国的军工信息化行业将走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