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水运 资讯详情
我国船舶做大绿色金融规模 船舶降碳缺乏中长期目标
 船舶 2022-12-26 10:41:4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船舶产业绿色化成发展趋势,船舶价格当前逐渐趋于下滑。当下,船舶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行业趋于平稳健康发展。未来中国船舶工业克服不利影响,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产业发展的韧性。

  我国船舶做大绿色金融规模

  成立十年时间便跻身世界船舶租赁行业前列,中国船舶租赁的跨越式发展除布局深耕船海租赁行业、加大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投资力度外,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加持助力。

  在直接融资方面,中国船舶产业租赁不断丰富债券品种,优化产品结构,发行包括美元长期债券、美元中期债券、美元绿色和蓝色债券等产品。相关募集资金用于支持能源效率升级、污染防治和控制、低碳及清洁燃料、可持续运输等合格绿色航运项目,助力我国航运行业实现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19年6月登陆港交所以来,中国船舶租赁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在业绩屡创新高的同时,持续高派息回馈股东并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不断推动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公司股票陆续纳入港股通、恒生指数、MSCI中国小型指数,并连续3年获得标普、惠誉全球A级信用评级,企业信誉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0-2022年第一季度,中资租赁船舶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22-2027年中国船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租赁公司船舶资产总量2669艘。2022年一季度,中国租赁公司新增租赁船舶51艘,合计资产价格18亿美元。

我国船舶做大绿色金融规模 船舶降碳缺乏中长期目标

  此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在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公司业绩、估值也有望抬升。国有上市公司在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持续回馈股东。在提升治理能力方面,上半年,集团职业经理人改革已阶段性完成,包括总经理在内的5名高级管理人员全部到位。为顺应市场化改革导向,集团董事会优化调整了对经理层授权决策方案,在主业投资领域提升经理层决策效率。职业经理人改革将助力集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经理层活力,更好地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回馈投资者方面,上市以来公司已连续宣派7次股息。

  站在公司成立10年新起点上布局未来发展的“点线面”,中国船舶租赁将继续发挥“懂船”的专业优势,深耕船舶租赁行业,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继续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大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持续发展绿色航运、绿色金融;锚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向跨周期调控转型,全力打造中国船厂系租赁上市公司龙头。

  船舶降碳缺乏中长期目标

  船舶业在船舶设计优化、船舶动力能源变革、系统性降碳等方面积极探索,寻找多种降碳路径。船舶能效指数(EEXI)与碳排放强度指数(CII)即将于2023年1月1日实施,给船舶行业带来不小压力。针对船龄较大的老船,已无必要进行大范围改造,短期内可直接通过降速等运营手段降碳;对于还有改装价值的船舶,加装风帆助力、气泡减阻等装置,可减小阻力、增大功率,实现节能;对于新造船,可从设计层面就开始考虑以绿色动力为主。

  根据2022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先发展绿色动力技术,首先要积极稳妥发展LNG动力船舶,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推动甲醇、氢等动力技术应用。从中短期看,LNG是目前商业应用和操作层面都最为可行的替代燃料,已经成为当前市场新订造船舶替代燃料的主力。不过,要实现国际海事组织最新公约附则提出的海运碳强度在2025年下降70%,2030年下降40%的目标,仅能实现20%减碳效果的LNG显然不能满足要求。

  为了满足新的减排要求,面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未来的解决方案也应是多样化的。如绿色甲醇、氨燃料,甚至是氢燃料电池等。全球新接的船舶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市场份额(按运力计)从2021年的30%升至2022年10月的56%。目前,绿色动力仍以LNG与传统燃料的双燃料动力居多,手持订单中数量达到904艘。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甲醇动力船舶明显增多,已有41艘新造船采用甲醇动力,使甲醇动力船舶的在建数量达到61艘。另外,在建船舶中还有57艘船舶预留了甲醇燃料改装设计。

  此外,除了部门内部的船舶设计优化、船舶动力能源变革外,还要注重系统性降碳。根据国际经验,运营组织优化,发展与当地产业、通航条件相适应的先进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也可有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能耗。为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2021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76届会议审议通过了《MARPOL公约》附则VI的修正案,对国际航行船舶提出了技术能效指数(EEXI)限值要求和营运船舶碳强度(CII)评级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不满足EEXI要求的船舶,船东可通过降速航行以及技术改造满足要求。相对来说,CII评级的影响更具不确定性。

  据了解,CII评级每年进行1次,能效表现为A级优到E级差,船舶将获得能效标签,评级为E或连续3年评级为D的船舶,除了按要求制定纠正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外,还可能导致更多的港口国检查,降低船舶市场竞争力,增加船公司管理成本。因此,船公司需要加强船舶营运管理、优化航速与货物管理,争取船舶每年的CII评级在D级以上。CII指数虽有分级规则,但奖惩机制尚未明确,该指数对航运业的最终影响还需评估,船舶行业也在积极关注。

  目前国内船舶降碳一方面缺乏中长期目标及路线图,另一方面市场激励措施不健全。我国虽已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但尚未制定船舶行业的具体减排目标和战略,存在排放底数不清、减排目标不明、控制措施不准的问题,“国际—国家—地方”本土化路线图不够清晰,整体布局仍需进一步整合。此外,减排技术的应用会增加船舶的建造或改造成本,而使用岸电、能效管理等则会增加船方的营运和管理负担,从而拉高营运成本,削弱了船方参与减排的积极性。目前我国船舶减排主要以强制性措施为主,还缺乏基于市场化的减排措施,船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此,应建立相关的跨行业协会,提出各方问题,满足各方需求。同时,用政策、行业规定来促进行业体系发展。比如,行业内部建设MRV系统、碳普惠机制的设计等。

  船舶手持订单呈下降趋势,船舶行业大力推进零碳排放发展。未来航运业的绿色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将为船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整体船舶市场将呈现出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样化发展。

  以上就是船舶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船舶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