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电子元器件,这个事关数字经济的重要零部件,正迎来发展关键期。工信部日前对外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实现突破,到2023年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传递了我国加快夯实电子工业“基本功”的信息。
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从我们最为熟知的电阻、电容、电感,到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微特电机、传感器,再到手机、计算机上必不可少的电声器件和印制电路板,广义上都属于电子元器件范畴。
我国已形成世界上产销规模最大、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基本完整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体系。当前全球量产的电子元器件型号超过2000万种,电子元器件已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可以说“无器件,不产品”。特别是在数字时代,基础电子元器件意义格外重要。
仅以半导体为例,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7.3万家经营范围含“半导体”,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半导体相关企业。数据同时显示,我国有大约1.8万家从事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企业。这些无一不与电子元器件紧密相关。
企业多、规模大,但质量仍需提升。要看到,电子元器件存在产业大而不强、龙头企业匮乏、基础能力偏弱等不足,特别是很多高端电子元器件还有很大差距。在光电子器件等方面,我们还较难有效满足下游整机市场需求。
工信部提出,到2023年,电子元器件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满足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需求。
关键技术要突破。文件聚焦一批关键产品技术,争取在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等产品领域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针对5G等前景广阔、牵引性强的领域,力争以点带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市场应用要跟上。我们以行业发展急需、基础地位重要、市场潜力巨大的若干基础电子元器件为重点,鼓励产业与上游的电子材料和下游的化工机械、仪器设备等广泛合作,加快市场应用。
产业链要更安全。工信部特别提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力争15家企业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元,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受益于下游5G、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根据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市场规模已接近120亿美元,约占被动电子元器件市场的三分之一。随着5G产业进程加速,5G基站建设数量、手机出货量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MLCC产业有望迎来3-5年的长周期发展。以iPhone为例,MLCC用量由初代iPhone的177个增加到iPhoneX的1100个。5G基站方面,2023年全球通信基站MLCC需求规模将达到2019年的2.1倍。汽车应用方面,新能源汽车推进将带动汽车电子化程度提升,单车MLCC使用量有望从以前的1000-3000颗提升至3000-6000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约有20多家MLCC生产商,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2019年村田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8.4%,而首科电子是村田在大陆地区的前三大代理商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首科电子作为诸多头部原厂的代理商,也将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