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药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血制品行业现状
 血制品 2020-02-13 10:58:26

  中国共有30多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行业集中度不高。血制品是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的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使用。以下对血制品行业现状分析。

  天坛生物和泰邦生物在2019Q3白蛋白批签发份额最大,华兰生物和博雅生物在批签发环比增速方面脱颖而出。血制品行业分析指出,国产血制品公司前四分别是:天坛生物(7%)、泰邦生物(6%)、上海莱士(5%)、华兰生物(5%)。其中天坛生物和泰邦生物占比排名在四家外企之后的第5、6位置。

  2019年Q3国内白蛋白份额占比(按批签发)

血制品行业现状

  血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肿瘤、肝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和传染性疾病的被动免疫和治疗、血友病治疗以及大手术止血等方面。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血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

  (1)行业壁垒高且监管严格

  20世纪80年代我国禁止进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2001年起不再新批血液制品企业,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血制品行业现状分析,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的安全性要求,国家对血液制品进口也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并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如严格的血浆站设立审批和管理制度、原料血浆检疫制度、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产品批签发制度等,从原料血浆采集到血液制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行业监管以保障血液制品的质量。

  (2)国内外消费结构差异明显,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我国血液制品产品消费结构以人血白蛋白和静丙为主,合计占比近80%;其他产品占比20%左右;目前国际市场中,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产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血液制品,合计占比达80%以上。血制品行业现状分析,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低于国外对标企业,欧美发达国家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的平均消费量远远高于我国,未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将成为行业未来增长的驱动力。

  (3)原料血浆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实际血浆需求量超过14,000吨,2019年国内总体采浆量达8,600多吨,血浆供需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血液制品实现自给自足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受制于上游血浆资源供应不足,我国人均血液制品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血液制品临床使用量将不断增加,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血制品行业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人均血液制品用量仍远低于国际水平,血液制品行业未来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受制于浆站资源与血浆采集量的限制,供需缺口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存在。

  血液制品市场总体表现出从紧缺向平衡转变,多家上市企业营收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血制品行业现状分析,随着新版医保目录在各地区落地执行,血液制品市场发展依旧值得期待。长期来看,血液制品仍是成长较快、需求充分的朝阳产业。

热门推荐

血制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