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之一。2018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约2219MW,其中欧洲新增装机创下3148MW的记录,德国以5355MW累计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二,以下是海上风电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全球海上风电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张。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2011-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在持续上升。2017年全球9大海上风电市场装机容量历史性地增长了4334MW,相比于2016年增长了95%。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8814MW,较2016年(14384MW)增长30%。
2018年,全球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英国、德国、丹麦、中国、比利时、荷兰、瑞典、日本、芬兰和爱尔兰。海上风电行业分析指出,其中英国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占据全球的41.85%,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2018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约2219MW,累计装机约14384MW。其中欧洲新增1558MW,累计装机规模达12631MW,是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区域。海上风电市场前景指出,到2018年底,中国海上风电装机为1627MW,仅次于英国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当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592MW,海上风电仍需进一步加快发展。
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15,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095。由于截至2018年底海上风电并网容量(3.63GW)占风电并网总容量(184GW)的比例仅为1.97%,故前述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基本可视作陆上风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这些数据都低于海上风电的年利用小时数。
我国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初步成果,我国5至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
江苏、山东等长江以北属于典型的低风速、无台风风险市场,需求大叶轮机组,河北、辽宁等更北部海域还要考虑海冰的影响;
广东、浙江等属于典型的低风速、有台风风险市场,需求的是大叶轮抗台风机组;
福建、粤东部分区域、台湾海峡等属于典型的高风速、有台风风险市场,需求的是更大容量抗台风机组。
利用风能资源发展风电,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海上风电市场前景指出,在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和多重政策的支持下,风电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从补充能源进入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
我国《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而据海上风电市场前景预计,到2020年之前中国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可以达到800万千瓦,2020年至2030年每年新增容量将达到200至300万千瓦。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全国普查成果,我国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根据各省海上风电规划,全国海上风电规划总量超过8000万千瓦,重点布局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行业开发前景广阔。以上便是海上风电市场前景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