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聚合物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海绵行业现状
 海绵 2019-03-28 10:19:15

  随着城市内涝、城市雨洪风险加大,我国多个城市开始推行‘海绵城市’政策。截至2018年12月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总数达到84家,预计蕴含超过千亿级的投资以下是海绵行业现状分析。

海绵行业现状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行业分析,即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自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之后,这一概念迅速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在政府,媒体和大众当中持续发酵。与此同时,与海绵城市实施相关的政策高密度发布。海绵行业现状分析,随着一系列“实质性”政策出台,以及第一批16个,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海绵城市概念已经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演进过程。相关政策已经从“顶层方针”、“标准指南”、“财政支持”“地方政策”四个方面,为海绵城市项目实施打造了切实可行的平台和渠道。

  2015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确定了武汉、济南和重庆等16个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据估算,中央财政资金补贴累计总额将超过300亿元(三年)。与其他国家级示范相比,属于中等偏上规模的财政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监管,是规范使用财政资金和有效引导市场参与的重要枢纽,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于包括海绵城市在内的大中型城市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实现可追踪、可查询、可监督和可问责。

  在试点过程中,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截至2018年12月,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总数约为84家,覆盖我国48.4%的省(市、区),超过一半的省份基本没有专门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其中位居前五的省(市、区)的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和山东,占行业企业数的比例分别为22.6%、19.0%、17.9%、16.7和6.6%,前五个地区的累计总和约占行业总量82.1%。

  在城市层面,84家企业主要分布在全国28座城市,涵盖12.0%的受灾城市(2013,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34座),53.6%集中在省会或特区以上的城市。根据海绵行业现状分析,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和无锡,比例分别为17.9%、16.7%、13.1%、4.8%和4.8%,前五城市累计占所统计企业的比例约为57.1%

  在单项业务面,规划、运营和投融资领域的专业企业目前没有。由于海绵城市规划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涉及空间规划、市政排水、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等专业。因此,传统的城市(乡)规划设计院、水利规划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和景观设计院等涉及城市排水领域,但是,专业从事雨水综合利用规划的。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最高领导人多次在高等级会议中强调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意义。我国中部的一些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为GDP的1.5%,通过‘海绵城市’的规划,预计受灾城市数量、规模、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死伤均呈显著下降的态势。以上便是海绵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热门推荐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海绵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